亞伯拉罕敘事 Abrahamic Narrative

擴張傳統的帳幕並賦予新生命 (羅馬書 4:13-25 / Romans 4:13-25)

擴張傳統的帳幕並賦予新生命 (羅馬書 4:13-25 / Romans 4:13-25)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對照創世記的經文,亞伯拉罕的「偷笑」,在保羅看起來仍是有信心的行為。我們也不需要太小看自己對於信心展現的樣貌。亞伯拉罕 與 夏甲 的敘事,又是怎麼樣的信心行為呢?
  2. 教會成為團契,是只能與基督徒們的組合與聚會才有算嗎?成為信徒,被賦予怎麼樣的期待才算是「合宜的展現」呢?我們是否能有空間可以做自己呢?「無止盡的投入」才是信仰榜樣嗎?我們又可以有什麼樣的理解?
  3. 保羅試圖處理羅馬教會的內部張力:猶太裔與非猶太裔的信徒,如何面對妥拉律法在新型態的信仰團體裡的詮釋。保羅是透過對耶穌基督的信來連結兩大群體,是一種平等主義的模式。恩典,是上帝應許亞伯拉罕有: 後裔、土地、與上帝的約,是透過耶穌基督進行連結。
  4. 一個弱勢的個體,要進入一個強勢的主體時,會遭遇許多有形或無形的阻力,而這些阻力卻被主體視為平凡無奇,難以洞察。
  5. 保羅在這裡「擴充了傳統」,由「律法」推展到「信」讓傳統的認識有了不同的內容,也讓信仰團體可以回應處境的變化。
  6. 大都會社區教會 (Metropolitan Community Churches, MCC)的故事,在60年代成為以LGBTQ同志為主體得五旬宗教派,成為同志友善教會的先驅。現今,許多主流教派因此受到影響,也開始改變自己的傳統,擴張了帳幕。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Dvbzme
Apple, https://reurl.cc/o9Kk5M
Google, https://reurl.cc/GdG8ev
SoundOn, https://reurl.cc/WE86DZ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有信仰/信心的人」可以有哪些不同的狀態與展現?
  2. 信仰團體,可以怎麼連結彼此差異又極為不同的人群呢?同志LGBTQ的朋友以及其他與自己很不相同的人,建立連結呢?
  3. 傳統,成為律法與規範,還有哪些例子與挑戰?

延伸資料 / Reference

〈離開教會之後〉, by 施望謙 (2021年二月號, 新使者雜誌)
https://www.newm.app/blog/a7b296d0d69

A Letter of Healing, Gratitude and Hope for MCC’s Future, Council of Elders, MCC (2019, Sep 16)
https://www.mccchurch.org/a-letter-of-healing-gratitude-and-hope-for-mccs-future/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 2021年2月28日主日經課 內容,錄音時間:2021年2月25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22:1-19 / Genesis 22:1-19

創世記 22:1-19 / Genesis 22:1-19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這段「家庭暴力與虐待事件」經文是「信仰的核心」與「信心來源」嗎?
  2. 已經成年的以撒(37歲)會不會心裡想著:我爸爸要獻我為祭,有問過我的意願嗎?
  3. 「上帝考驗亞伯拉罕」,上帝還想要知道我們的什麼事情呢?他不是全知的上帝的了嗎?難道,「上帝知道我們所能承受的」可以解釋一切嗎?v12「現在我知道了,你是敬畏上帝的人了」,上帝僅只是要人「懼怕」(fear)他嗎?
  4. 不同的經典來源被編輯在一起 (兩次上帝/耶和華的對話),是要綜合哪些觀點與神學的衝突呢?「頭生的」是以實馬利,然而敘事卻將「他」消失了。
  5. 同志LGBTQ基督徒們,也常常「被消失」、被信仰團體中排除,是一個非常暴力的態度與處境,被固定化敘事。同志有許多的疑問要詢問教會,卻一直得不到回應,卻反而被獻上成為替罪的羔羊了。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avnL69
Apple, https://reurl.cc/R1rq3z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宗教是因為害怕而起的,那能是恒久的嗎?
  2. 亞伯來罕 – 信心之父,的形象還會是什麼呢?
  3. 除了同志LGBTQ被教會獻上之外,有哪些人是「被他人獻上為祭」的呢?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Tapestry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S6E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pestry_(Star_Trek:_The_Next_Generation)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8月27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21:1-21 / Genesis 21:1-21 (多元差異的併存)

創世記 21:1-21 / Genesis 21:1-21 (多元差異的併存)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撒拉有很複雜的憂慮和考量。
  2. 敘事的框架:男人做錯事就把責任推給女人。
  3. 「笑」的主題延續了幾個章節,其意涵與敘事的目地:兩個女人們之間的張力。
  4. 若放在猶太民族在漂移的過程中,看見新的希望,是否能為仍在尋求方向的群體,帶來一些力量與傳承。不同的黨派、家族立場的人,是否常因對方有「好的發展」有很不同,彼此競爭的評價?
  5. 以實馬利 在敘事中像是一個無助的「孩子」,然而,按時間計算已經是17歲的「成年人」與青年。神學家提醒我們:不同的傳統會有不同的眼光,而我們會有彼此衝突的理解。
  6. 同志LGBTQ基督徒與支持者們,似乎像是 以實馬利/夏甲 的處境: 同志LGBTQ (以實馬利) 被靈性的虐待,連同其支持者 (夏甲) 都被教會趕走,不知道何去何從。
  7. 多元差異的傳統,被編輯在一起,傳達著強烈的編輯意識:如何讓差異可以被群體都收納進來,並形成不同與超越的集體意識?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gmzr9p
Apple, https://reurl.cc/Mdk9zp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我們是否能從彼此競爭的敘事當中,學習超越的啟示?特別是「為服務父權」的潛議題。
  2. 我們可以因為理解彼此是辛苦的,即使不能在一起,能否好好地道別呢?
  3. 同志LGBTQ的生命裡,反映的是怎麼樣的上帝形像呢?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8月20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21:1-21 / Genesis 21:1-21

創世記 21:1-21 / Genesis 21:1-21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v1-8,是以撒的出生,v9-21,是以實馬利與夏甲的離開。
  2. 撒拉「笑」成為一種主題: 在這裡是「滿足」,相較於先前的「不相信」或是「抵抗」之意。
  3. 撒拉的不安全感:以實馬利威脅著以撒在家裡的位罝。夏甲受到撒拉(女主人)的支配,為她生孩子,現在卻又感到威脅。「兩個女人的相爭」,滿足了父權敘事的需要。「撒拉說的你(亞伯拉罕)都要聽從」,也像是亞當聽從夏娃吃了分別善惡的果子一樣,「聽從女人」,似乎可以成為男人缷責的理由與敘事的手法。
  4. 夏甲為何需要保護16歲的以實馬利呢?十七章,以實馬利13歲受割禮,14歲時,以撒出生,以撒斷奶大約是三歲,此時以實馬利已經十七歲了,是已成年的青年人(young adult)。有時間序的斷裂,從「上帝」的稱呼上也呈現是不同的傳統。上帝的應許,也前後不相同,將以實馬利排除在亞伯拉罕敘事中心之外,會視為非主流非文明重點。這也影響了新約,尤其是保羅「從應許所生」與否的對立與斷裂。
  5. 在基督宗教帝國向外擴張時,也往往用「基督宗教」分區隔是否文明?是否是「人」?或「他們有一些上帝會喜歡的元素,但是他們不是真正的相信上帝」?
  6. 教會今天也會用這方式面對緣者,包括面對同志LGBTQ,不認為是「真正地相信上帝,承受上帝的產業。」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EzK5dR
Apple, https://reurl.cc/R1d35g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會怎麼看待這段經文呢:一個家庭的分裂,以及男/女主人對於被剝屑者的責任?
  2. 同志LGBTQ基督徒們,會怎麼投射自己在這段敘事當中呢? 是被趕出家門的夏甲與以實馬利嗎?
  3. 教會可以怎麼回應已被邊緣化的族群?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8月13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20 / Genesis 20

創世記 20 / Genesis 20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亞比米勒 也是一個可以和上帝對話的人,突顯 亞伯來罕 在行為上的缺失。
  2. 上帝也知道亞比米勒是無辜的人,而上帝仍然介入控訴他,被懲罰不能生育;然而發動一切的是亞伯拉罕,卻沒有被責備?
  3. 「我的爸爸是王」的亞比米勒,竟敗給亞伯拉罕,被其上帝所收編,是意識型態上的對遇。
  4. 這段敘事,是否也可以看成一種「比喻」:成為在飄流的以色列人,可以放置在他們處境裡的寓言,即便是遇見強大的王,上帝仍然會保守帶領。
  5. 對比埃及法老(12章)以及亞比米勒 (20章),似乎有一些相似與連結 (與出埃及記),與不同 (被送走 vs 可以選擇土地留下來)。
  6. 女性的角色一直被男人當成產財,交易。在性別平權的觀點下,會有直接的衝突。然而,在背後付出力量與生命的女性,他們的聲音很少被聽見。
  7. 同樣成為中間者的 上帝 與 撒拉,上帝所說的話,是否也可以當成是 撒拉 所要說的話?
  8. 以男性為主導的教會團體,也常常因為害怕或要維持陽剛尊嚴,將同志LGBTQ當成被交易的對象。而上帝,也會將代替被消音的同志LGBTQ出聲。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j5d2jn
Apple, https://reurl.cc/v1nRVk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亞伯拉罕的角色,在這段經文是「神棍」?是「先知」?
  2. 女性不論在 亞伯拉罕 (亞伯蘭) 與 埃及法老 與 亞比米勒 之間的互動,都是產財,從性別平等的角度來看,要提出哪些異議?
  3. 同志LGBTQ基督徒面對男性/陽剛主導的信仰群體,可以從這段經文學習到些什麼?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8月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沉默,不代表同志LGBTQ基督徒們可任人買賣交易。 (創世記20章)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9:1-22, 29 \ Genesis 19:1-22, 29

創世記 19:1-22, 29 \ Genesis 19:1-22, 29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這段經文從「三個人」成了「兩個天使」,18-19章是不同的來源編輯而成。也常被拿來當作反對「同性戀」的經文來源;然而,這段經文是「不友善對待外來者」的敘事,讓人質疑為什麼教會怎麼能用經文來反對同志呢?
  2. 「所多瑪」在十九世紀之後才被拿來稱「肛交」使用,是後來的人將意識型態轉入了經文(名詞與敘事)當中。
  3. 「全城的男人」 都來圍住那房子,也包括羅得的女婿嗎?當羅得要把兩個「還沒有親近過男人的女兒」交出去時,女婿們(是結婚了沒?)難道沒有反應嗎?令人難以相信是同一個敘事或同一個觀點?蛾摩拉後來就不再出現於敘事了,是出了什麼問題被毀滅呢?編輯者的目地是要讀者往設定的方向思考。
  4. 先入為主的觀點,主宰了這經文的解讀,尤其是羅得和亞伯拉罕都是友善對待了上帝的使者,卻有相當不同的結局。
  5. 所多瑪是平原上的大城,羅得被迫要離開,放棄家產,男丁也沒有與他一同離開,被迫地居住在一個小城,失去所有的產財。一方面是羅得自己的選擇,一方面也象徵著背後一雙操控的手。
  6. 羅得即便住在不友善的大城,羅得仍盡力地接待客旅們。而所多瑪似乎是相當排外,雖然羅得居住很久,仍不被認為是一份子。我們的信仰的群體裡也傾向「他們不是我們的一份子」,區別敵我的情況。
  7. 另一方面,若所多瑪的人都知道有「不是我們的上帝」的使者要來,而且是不懷好意地前來,「我們得要生存下去,保護家園」,全城的人都出動了,是為了自我防衛。但是,這樣在創世記的敘事裡,是被視為不當的行為,更合理化被毀滅的原因。然而,這群人本來就是不信「這個上帝的」人,難到不該要抵擋「耶和華」系統的壓迫嗎?或許,這也是女婿們會笑的原因:我們不怕那個上帝,那兩個使者還逃不出去呢!
  8. 「沉默」(Silence)這部小說與電影,描寫外來的宣教師進到日本,以及慕府抵擋基督宗教的使者。然而,我們似乎很快會同情這些神父們的受苦,即使他們早就被警告日本不歡迎你。現代也有許多「送命」的宣教師的事件發生。
  9. 「亞伯拉罕的上帝是大而可畏的」,基督教的歷史也常運用這樣的意識型態,面對其他的文化 (野蠻人)的帝國擴張,造成暴力的侵略。
  10. 羅得,生活在兩邊之間,希望帶來兩邊的對話,卻被兩邊看輕。他仍然堅持善待出外人的價值。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3L1WQl
Apple, https://reurl.cc/VXagOR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會怎麼閱讀創世記十九章呢?這段經文到底和「同性戀」有沒有關係?
  2. 對於外來者,尤其是不帶善意前來的,信仰團體可以怎麼回應?
  3. 你有成為「夾心餅」的經驗嗎?同志基督徒往往夾在「同志社群」與「基督教信仰團體」之間。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7月30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夾心餅羅得以及被汙名化的所多瑪。 (創世記 19章)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8:16-33, 19:27-28 / Genesis 18:16-33, 19:27-28

創世記 18:16-33, 19:27-28 / Genesis 18:16-33, 19:27-28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亞伯拉罕怎麼有如此勇氣,和耶和華討價還價?因為已經有了應許而成為他的強心針嗎?
  2. 這段經文是二個或三個不同來源的編輯結果,更要仔細反思的:我們是用什麼特定的意識型態進行閱讀?而又讀出什麼彼此互斥的結果?
  3. v19 的註釋「揀選」→「看見/認識」是一個文字遊戲,在十九章,羅得與所多瑪城人的互動時,「看見」是個關鍵動詞。
  4. 隔天清早,亞伯拉罕會怎麼思考「過度自信,反而讓事情更糟」,所多瑪被毀呢?
  5. 「為什麼只停在十個人」,背後是否仍代表著:上帝有他的另外意圖?然而,所多瑪被控告的事情是什麼?尼尼微城與約拿的故事,是否也有相似之處?
  6. 「搖動上帝的手」,是否是不切實際的想像?順服上帝,不代表就不需要做些事情,或就直接放棄了。
  7. v27-28 是亞伯拉罕的角度,但是卻沒有給予這事件的理解或評價, 反而是 v29 是敘事者給予這段故事的評價。
  8. 記著:18 與 19 章有高度的連結性,在衝撞過程中的預備。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是否也有發現這段經文裡的不同編輯痕跡以及不同觀點之間的衝突?
  2. 若將18章納入與所多瑪被毀的19章敘事,你對於「因為同性戀行為被毀滅」有什麼不同的認識呢?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7月24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自Blue Dot Sessions


背後操控的意識型態,你看見了嗎? (創世記 18:16-33,19:27-28)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8:1-15 / Genesis 18:1-15

創世記 18:1-15 / Genesis 18:1-15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撒拉為什麼要笑呢?若從他的一生的過程來看,該是有很多的遺憾與傷痛:入埃及被推給法老,推夏甲給亞伯蘭,又把夏甲推走,不斷聽見一種預言,而且已經很老了。敘事者的觀點也提供了客觀的理解。
  2. 亞伯蘭是不是沒有告訴撒拉上帝的應許?這段經文也突顯了多種來源被編輯在一起。
  3. Gerhard von Rod 認為這段經文與希臘神話 Hyria (Boeotia)的陳述很像,主題都是:三位訪客以及主人友待之後,得到生子的應許。這段經文對於在亡國四處漂流時的以色列人,有何種意義呢?
  4. 「笑」心理對於無奈的處境的反應?「筊杯」也有「笑杯」是神明認為所詢問的是太傻了嗎?
  5. 我們是不是對撒拉有先入為主的觀點:這樣的笑是對上帝的不敬?若對比十七章,亞伯拉罕也笑了,可是卻比較不會對亞伯拉罕的「笑」有負面的觀點?
  6. 我們是否有先入為主的性別刻版印象,將女性視為麻煩的源頭?
  7. 有沒有可能是一種「反抗式的笑,抵抗將女性視為生產工具」,撒拉有意識的舉動。
  8. 「不,你的確笑了。」(v15),也可視為是「肯定」,代表上帝的使者也明白撒拉(人)的有限性。我們可以真誠地面對上帝,而不需要否定我們的情緒反應。
  9. 同志LGBTQ基督徒的處境,也曾「因為無法生育而不符合締結婚姻的條件」,現在透過醫學的進步, 讓過去無法生育的伴侶,現在已經可以突破困境了。
  10. 「三個人」都是上帝嗎?若基督徒認為是「Trinity」(三位一體)就會遇見經文的內部困難:耶華和之外的另外兩個人是什麼?耶穌提早道成肉身出現了嗎?近代的神學詮釋已避免用這樣的方式閱讀。
  11. 「我主」也可能是指稱「賓客」,除了自我表白的「耶和華」之外,另兩位並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友待客旅」也成為一個傳統價值,在不經意中就接待了天使。
  12. 教會如何對待「不是自己人」的賓客呢? 可能是遊民,是同志,或是其他的邊緣人?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先入為主的性別刻版印象,將女性或邊緣團體視為麻煩的源頭?
  2. 信仰團體如何能聆聽不同的聲音,如:遊民與同志LGBTQ的處境呢?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Hyria (Boeot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yria_(Boeotia)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7月1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竊笑成為一種對父權的抵抗 (創世記18:1-15)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7 / Genesis 17

創世記 17 / Genesis 17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立約的部份使人困擾:一定要割禮嗎?先前的章節不是已經立約了嗎?
  2. 創世記內容反覆出現,變形,是許多不同的來源被編輯在一起的痕跡。「上帝」的名號也不同,慣用的動詞也都不一樣。
  3. 是迦南的上帝幫亞伯蘭改名,和他立約的是另一個,帶領他出吾耳的又是另一位…我的腦袋都打結了。
  4. 把這段經文當成是「傳說/傳奇」來看待,對特定群體裡,不同的文化符碼帶來不同的意涵。
  5. 諸如「韓國瑜」成為一種文化符碼,確實會引起人的注意,也會讓特定的族群帶來新的力量;如同猶太人所面對的生存挑戰,需要使用「全能上帝」來形塑堅強的身份認同。
  6. 傳奇一方面也處境族群間的紛爭。
  7. 然而,以實馬利 以及 尚未出生的 以撒,都相同受到上帝的祝福。為什麼未來卻成為宗教/族群之間的衝突呢?
  8. Aqhat (阿卡特) 敘事裡,「生子」的內容與創世記17有高度類似性:神聖力量,介入家庭的紛爭,以一個更高的權力者做權衡者,並修改敘事與符碼,讓不同的社群能累積身份的內涵。
  9. 在創世記裡,上帝介入亞伯拉罕的敘事,進行改寫:不,以實馬利不是你的繼承者。
  10. 同志LGBTQ 基督徒也常被視為 「以實馬利」被認為不是「真的」能有基督徒的身份,成為信仰群體的成員,或是不讓同志洗禮。
  11. 不同的章節的立約形式,似乎都只有指向:男性才能與上帝立約? 連買來的男人也算。這對性別公義的面向來思考,會有許多的困難。
  12. 這裡的「立約」,並非平等的立約,而是一種命令與責任。
  13. 教會內有許多「立約」的儀式,某次的開會記錄,也是立約的形式。我們是如何面對上帝的?又是怎麼樣子的上帝呢?
  14. 同志LGBTQ 與教會、與上帝立約的過程,在「立約」之後發現了這些同志們,信仰團體會如何看待這份共同的立約呢?是仍願意彼此協助一起來認識上帝?還是單方面的壓迫要人離開呢?
  15. 「立約」在共同的記憶或狀態變動之後,是個人有自由選擇離開?亦或是被逼迫地走人呢?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同志LGBTQ 與教會/信仰團體的「立約」形式,如何實踐以及張力會有什麼呢?
  2. 你的團體裡,文化符碼又是如何運用的呢?
  3. 從性別公義的角度,你會如何看待上帝只與男性立約的形式?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Tale of Aqhat (wiki)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le_of_Aqhat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7月9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與信仰群體立約與共同生存的責任 (創世記 17)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2:10-13:18 / Genesis 12:10-13:18

創世記 12:10-13:18 / Genesis 12:10-13:18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十二章「信心之父」的亞伯蘭,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求生存,使用欺騙的手段。這個和在主日學認識的很不同。
  2. 「因為信心所以得到很多恩典、財務與應許」?仰賴上帝的帶領,怎麼會用欺騙的手段?「信心」並不是道德上的論述,而是在面對困境時,在行為上有很多令人驚訝的回應。
  3. 令人困擾的除了撒萊的年齡之外,法老似乎沒有做錯任何事情,但是卻受到耶華和降大災擊打?公義的標準?語意上似乎也暗示法老知道是亞伯蘭的上帝在擊打他?
  4. 亞伯蘭似乎也沒有相信上帝的應許,而上帝卻站在亞伯蘭那邊。
  5. 女人成為財物,受男人支配:是「仙人跳」聯手詐欺。這是上帝保護亞伯蘭嗎?
  6. 「我們是基督徒,上帝會和我們站在一起」的印象,極容易造成他人的傷害。
  7. 亞伯蘭有真的信上帝嗎? 人的行動背後,如何詮釋:這是出自於信任上帝的行動?信賴上帝會介入收尾?
  8. 羅得似乎沒有用詐欺的方式,也能取得許多的財物,相較於亞伯蘭的行為,是否也是一個仰賴上帝生活的人?我們是否有先入為主的觀點,認為羅得有不同的形象?
  9. 與不同於亞伯拉罕敘事中心的宗教,我們能否用不同的觀點理解?
  10. 追求更多更肥美的土地,都埋下衝突的來源。
  11. 典範的轉移:由遊牧到定居的城市生活 (羅得),而上帝重覆地提醒亞伯蘭,並堅定亞伯蘭追尋特定生活方式。
  12. 難道所多瑪註定是要被毀滅的罪惡之城?城邦與帝國的壓迫力量到底是什麼?是面對帝國(種族,階級,性別還是宗教?)還是個人的生存?
  13. 在花蓮 (台灣) 的處境,有更多的力量 (財團與政府) 以集中的資源力量,像是帝國一般,要在這裡進行擴張?而在地人,是否只要分一點利益而選擇用欺騙的手段?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Y6lb2o
Apple, https://reurl.cc/r8l2mb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在面對帝國的壓迫,人的選擇如何提供信仰的詮釋?
  2. 女人成為男人的財產,被支配,這樣的觀點迄今是否仍能適用?
  3. 上帝的祝福是否在羅得 (一個被漸漸成為局外人的敘事) 身上一樣豐盛?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4月19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4月1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桃色詐欺與帝國的壓迫 (創世記 12:10-13:18)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