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以杰 Ńg Í-Kia̍t

芝加哥神學院博士生,聯合基督教會的牧師,來自台灣的酷兒。他擁有台南神學院的道學碩士,以及芝加哥神學院的神學碩士。他的研究專注於經文的詮釋。他的興趣是跨文本酷兒閱讀,後殖民的想像,以及星艦奇航記。 Charing Wei-Jen Chen (he/him) is a doctoral student at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IL, US), ordained minister of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UCC), from Formosa-Taiwan, genderqueer. He earned M.Div. from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Taiwan) and S.T.M. from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His researches focus on Sacred Text Hermeneutical Strategies. Charing’s interests are queering cross-textual readings, postcolonial imaginations, and Star Trek studies.
芝加哥神學院博士生,聯合基督教會的牧師,來自台灣的酷兒。他擁有台南神學院的道學碩士,以及芝加哥神學院的神學碩士。他的研究專注於經文的詮釋。他的興趣是跨文本酷兒閱讀,後殖民的想像,以及星艦奇航記。 Charing Wei-Jen Chen (he/him) is a doctoral student at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IL, US), ordained minister of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UCC), from Formosa-Taiwan, genderqueer. He earned M.Div. from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Taiwan) and S.T.M. from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His researches focus on Sacred Text Hermeneutical Strategies. Charing’s interests are queering cross-textual readings, postcolonial imaginations, and Star Trek studies.
馬太福音 5:13-20 / Matthew 5:13-20

馬太福音 5:13-20 / Matthew 5:13-20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基督徒可能常會卡在「光、鹽」這兩個元素上面,而轉成自覺要成為優秀的人,而彼此競爭、彼此踐踏。我們需要有多元的以及科學的理解。
  2. 當我們能有不同的眼光看待「光」,才能知道自己不是要成為那個唯一的光,而是看見光譜般的樣態。
  3. 「原本隱藏的,現在不需要再隱藏」,不論是初代的教會,也包括現代的同志LGBTQ基督徒們,如何在各種處境裡,揮發不同的角色,進行調和。
  4. 許多承受負面評價的人與群體,在時機來臨時,就可以有展現自己與見證的機會。
  5. v17-20,「成全」是一種「新的創造」,有新的理解,才能跳脫舊有的想像。文士和法利賽人,已經相當遵守律法的要求,然而耶穌仍然向他們提示新的觀點。
  6. 新的創造和新的詮釋,在各時代與處境裡都在對於上帝的律法與旨意,做出更新,更符合人性尊嚴。教會也不再接受「用聖經合法畜奴」,有一天,教會也要擁抱同志LGBTQ。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4mgOZR
Apple, https://reurl.cc/3L1WvL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認為在哪些事情上,教會與信仰團體需要有「新的創造」?
  2. 面對同志LGBTQ,你可以如何提供與展現「成全律法」?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2月9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2月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成全,是新的眼光與創造,突破舊有的思維,在處境裡延續信仍與生命。 (馬太福音 5:13-20)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羅馬書 8:12-25 / Romans 8:12-25

羅馬書 8:12-25 / Romans 8:12-25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保羅的聽眾是不是一直處在於「受苦的狀態」,而保羅希望提供給他們一個可以超脫的方向與得救的盼望?
  2. 羅馬教會的處境,尤其是v18-25所指的「轄制」極可能就是指羅馬帝國的「羅馬和平」(Pax Romana)高壓統治。
  3. 而v12-17是在當時常被使用的概念:繼承/領養帶來的名號與身份,可以享有相等的權利。而不論是何種族裔或社會位階,都可以因為透過耶穌基督,成為「上帝的兒子」,被上帝所受養。
  4. 當有人質疑:「同志是否可以領養?領養的會有真愛嗎?」時,「透過被上帝領養」的基督徒身份,難道不會也面臨相同的挑戰:上帝不愛基督徒嗎?
  5. 信仰群體,面對內部以及外部的張力與壓迫的「轄制」力量:教會仍對同志LGBTQ不友善?同志在社會中仍沒有平等的權利?
  6. 這段經文也可能對同志LGBTQ是「恐怖經文」,教會常用這段經文來指責同志的身份是一種順從肉體得狀態。
  7. 香港令人感到絕望,對人權的侵害,盼望在哪裡呢?
  8. 面對他人的受苦,我們到底可以有什麼反應或感受?「一同伸吟,一同忍受陣痛」。
  9. 德國,成為改革宗神學重要的地方,面對香港的議題,卻沉默不語,喪失了保羅在這段經文當中的提醒,也喪失在國際社會當中的角色。
  10. 「同志要持怎麼樣的盼望面對教會的改革?」台灣的第一間同志教會已經有20年的歷史,然而,最大宗派的長老教會卻一點改變也看不見。
  11. 台灣面對中國的威脅,有誰可能來制裁邪惡的勢力?
  12. 然而,也有一些微小的變動,或許可帶來一些亮光: 如,英國終於向受苦的香港的人民伸出援手,同志友善的教會成為一種模式,讓其他的反同教派知道可以發展的方向。
  13. 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各種微小的力量,正在匯聚,時間一到,就會帶來改變。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認為,「轄制」的力量是如何形成的,在你的處境中又是如何展現的?
  2. 同志LGBTQ在面對信仰團體以及社會,有些些轄制的力量?
  3. 你有聽過哪些「微小改變的力量」的故事嗎?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聽你剪裁星空:傷痕與美好都構成了人生,同光教會20年》 (2016, Taiwan)

蜜‧密 Tell It to the Bees (2018) (movie)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ell_It_to_the_Bees (wiki)

所有美善力量 (Von Guten Mächten wunderbar geborgen) (YouTube)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7月19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7月15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是愛讓收養成為跨越限製的力量 (羅馬書8:12-25)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黃瀞皓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8:1-15 / Genesis 18:1-15

創世記 18:1-15 / Genesis 18:1-15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撒拉為什麼要笑呢?若從他的一生的過程來看,該是有很多的遺憾與傷痛:入埃及被推給法老,推夏甲給亞伯蘭,又把夏甲推走,不斷聽見一種預言,而且已經很老了。敘事者的觀點也提供了客觀的理解。
  2. 亞伯蘭是不是沒有告訴撒拉上帝的應許?這段經文也突顯了多種來源被編輯在一起。
  3. Gerhard von Rod 認為這段經文與希臘神話 Hyria (Boeotia)的陳述很像,主題都是:三位訪客以及主人友待之後,得到生子的應許。這段經文對於在亡國四處漂流時的以色列人,有何種意義呢?
  4. 「笑」心理對於無奈的處境的反應?「筊杯」也有「笑杯」是神明認為所詢問的是太傻了嗎?
  5. 我們是不是對撒拉有先入為主的觀點:這樣的笑是對上帝的不敬?若對比十七章,亞伯拉罕也笑了,可是卻比較不會對亞伯拉罕的「笑」有負面的觀點?
  6. 我們是否有先入為主的性別刻版印象,將女性視為麻煩的源頭?
  7. 有沒有可能是一種「反抗式的笑,抵抗將女性視為生產工具」,撒拉有意識的舉動。
  8. 「不,你的確笑了。」(v15),也可視為是「肯定」,代表上帝的使者也明白撒拉(人)的有限性。我們可以真誠地面對上帝,而不需要否定我們的情緒反應。
  9. 同志LGBTQ基督徒的處境,也曾「因為無法生育而不符合締結婚姻的條件」,現在透過醫學的進步, 讓過去無法生育的伴侶,現在已經可以突破困境了。
  10. 「三個人」都是上帝嗎?若基督徒認為是「Trinity」(三位一體)就會遇見經文的內部困難:耶華和之外的另外兩個人是什麼?耶穌提早道成肉身出現了嗎?近代的神學詮釋已避免用這樣的方式閱讀。
  11. 「我主」也可能是指稱「賓客」,除了自我表白的「耶和華」之外,另兩位並沒有表明自己的身份。「友待客旅」也成為一個傳統價值,在不經意中就接待了天使。
  12. 教會如何對待「不是自己人」的賓客呢? 可能是遊民,是同志,或是其他的邊緣人?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先入為主的性別刻版印象,將女性或邊緣團體視為麻煩的源頭?
  2. 信仰團體如何能聆聽不同的聲音,如:遊民與同志LGBTQ的處境呢?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Hyria (Boeotia)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yria_(Boeotia)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7月1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竊笑成為一種對父權的抵抗 (創世記18:1-15)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羅馬書 8:1-11 / Romans 8:1-11

羅馬書 8:1-11 / Romans 8:1-11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可和「靈肉交戰」的主題持續討論。一下死,一下又要活?人到底要被切成幾個部份呢?
  2. 保羅可能面對著信仰群體「苦痛中的狀態」,以致於不斷強調一種超越肉體的聖靈分開,使讀者可以有超越的盼望。
  3. 羅馬「教會」的組成,是多樣的成員,有猶太人也有外邦人,對猶太律法的理解與實踐都有不同。而保羅提供一個出路:在耶穌基督裡,曾會被定罪的,現在已不再被定罪了。讓信仰團體有「合一」的基礎。
  4. 保羅用「處境化」的信仰觀點來面對教會的困境。
  5. 保羅使用很猶太人的推論方式:使用必然死的肉身,但是,真的死了之後,卻又會帶來不同的發展,而非停止在死亡。
  6. 兩個敘事的對象: 單一個人 以及 信仰群體。如:律法在你們當中成為紛爭,群體如何可以往前跨越?一起領受聖靈居住在我們當中的生活?
  7. 同志LGBTQ以及邊緣化的族群,在一個信仰群體當中,就不斷地遭遇「他們不符合xxxx」的規範或期待,而帶來了紛爭以及傷害,「肉體造成的罪惡」大過於聖靈帶來的平安。地方教會可能大多選擇「避而不談」,即使反對,也不會大肆宣揚反對意見。在面對同志LGBTQ的議題時,可能要花更多的時間去了解、學習,如何處理和面對。
  8. 地方教會只要能顯示一點善意,願意聆聽同志LGBTQ的生命與對話,就是讓聖靈可以空間運行及做工。敏銳的同志LGBTQ能感受到微小的改變,教會可以有機會認識「新的事物」,而展現教會是有機體,能不斷成長與變化。
  9. 同志LGBTQ與教會之間的衝突,其實與教會內部的衝突的處境方式,可能沒有什麼差別。如:面對多元族群的差異,需要尋找一個彼此都能夠生存下去的方式,讓不同的聲音可以都存在。
  10. 「彼此叫罵」的情況,就是會出現,每個人都有被聽見的需要。然而,「什麼讓我們成為一個團體」都是需要經歷與思考的過程,耶穌掌權的時間與空間裡,怎麼同行。
  11. 知道:彼此都在努力些什麼,即便立場不同,都盡力讓彼此都能共處。或許,仍然無法直接地進行討論。
  12. 追尋復活的基督與聖靈的力量,在團體裡面如何展現?會經歷緊張,也可能會有傷害,也對結果是難以預測。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ldL2ql
Apple, https://reurl.cc/7o2Ngl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面對信仰群體內部的緊張關係,如何能跨越限制?
  2. 你會如何與仍在摸索同志LGBTQ議題的基督徒以及團體互動?你的策略是如何?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Building a Bridge (by James Martin, HarperCollins: 2018)
《在橋上,與你相遇:基督徒和同志團體如何建立彼此尊重、同情、體貼的互動關係》 (2020,Taiwan)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7月12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7月8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搭橋與跨越侷限的聖靈工作 (羅馬書8:1-11)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黃瀞皓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出埃及記 19:2-8 / Exodus 19:2-8

出埃及記 19:2-8 / Exodus 19:2-8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一個更大敘事的開端:西乃山上,上帝引導人來認識上帝自己;接下來是十誡以及許多立約的鋪陳。
  2. 思考著:上帝的變化、以色列人的變化以及摩西的變化。處於後殖民的狀態下,他們彼此之間的關係是什麼?他們的認同又是如何?充滿不確定性。
  3. 摩西:希伯來的背景卻生長在埃及(成為王子),內容充滿著矛盾與衝突。他又要如何認識這位上帝?他又和希伯來社群之間又有多親近呢?
  4. 亞倫其實和希伯來社群比較熟悉,相較於摩西自幼就與社群分離。
  5. 十九章的經文,由許多不同的傳統編輯而成,極可能在以色列人擄或四處漂移時,在不同強權殖民底下,重新塑造身份認同,凝聚族群的共識,寫新的歷史。
  6. 小心:上帝只揀選特定的某個族群的概念,可能會排除了其他「非被揀選」的族群。而更可以用:在面對壓迫時不得以的手段,來看待這段經文,而避免賦予特定群體特權。
  7. 「如鷹將你們背在翅膀上」的母性上帝形象,讓以色列人也認識不同性別面向,而非一元(陽性)的建構。
  8. 遵守約,也代表著「成為上帝國子民」的條件?上帝也向埃及人說話,採用極端的手段,我們可以如何看待?
  9. 「約」,或許可以使用「協議」的概念,交戰的雙方簽定了約,可以邁向下一個階段。是「有給有得」的交換關係。
  10. 埃及是否以不公義的手段對待以色列人?面對結構性壓迫,受壓迫的人如何建構一個能聆聽苦情,並在當中帶來一股超越的力量?
  11. George Floyd 喪失生命,讓African American挺身而出,爭取結構性的改變;也有許多人要求把英國的黑奴商人銅像移除。
  12. 蔣中正與中國國民黨政府對台灣的殖民,以及白色恐怖統治與戒嚴,一直到今天,許多受難者的家屬都無法得到平反。「轉型正義」的工作仍在進行與努力,讓這些教訓得以被記住,真象可以大白。
  13. 這些獨裁者的銅像與文物,可以如何處理呢?為何還視殺人兇手偉人?
  14. 十誡的第二與三誡,立約的過程,一方面是要與過去的記憶與歷史,做一個切割的呈現。以色列人的「轉型正義」的過程,相當激烈。
  15. 出埃及的故事,背後可能是農民的抗暴運動,反抗埃及帝國的統治,在四處發起反抗運動,並希望成為一個群體,讓大家可以有一個共有的身份認同。
  16. 要否定過去嗎?如何面對現在與未來?然而,卻又可能成為多數族群的文化霸權?
  17. 台灣在重新形塑國家認同的過程,也充滿辛苦,也要避免霸權。
  18. 「走出埃及」針對同志LGBTQ 矯正/治組織,對同志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面對這些過去,同志基督徒如何面要展開的未來,並建立自己的身份認同?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19. 即使變成了碎片,也可以長出一個不同的東西。
  20. 上帝聽見一群人哀哭的聲音,並出現在他們面前,帶領他們經歷被解放,讓他們體認到上帝一直在帶領著,保護著他們。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Q3pgr0
Apple, https://reurl.cc/Md7gpn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身份認同的建立過程並不容易,你的基督徒身份是如何形塑的呢?
  2. 耶和華上帝可以成為許多人的上帝,還是只有特定族群才是被揀選的?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台灣「戒嚴時期」解密檔案引發轉型正義之爭 (BBC)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8498593

The Downfall of the Ex-Gay Movement (Atlantic, 2015)
https://www.theatlantic.com/politics/archive/2015/10/the-man-who-dismantled-the-ex-gay-ministry/408970/

Artist replaces slave trader statue with one of a Black Lives Matter protester (CNN, 2020)
https://www.cnn.com/style/article/edward-colston-marc-quinn/index.html

Christopher Columbus statue taken down hours after Lightfoot ordered its removal (Chicago Sun Times, 2020)
https://chicago.suntimes.com/news/2020/7/23/21336740/lightfoot-removal-statue-christopher-columbus-grant-park

Christopher Columbus statue removed in Chicago following protests (The Guardian, 2020)
https://www.theguardian.com/us-news/2020/jul/24/christopher-columbus-statue-removed-chicago-following-protests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6月14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6月10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在苦難裡上帝帶領著我們建立身份的認同 (出埃及記 19:2-8)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約翰福音 20:19-31 / John:20:19-31 (勇氣空間)

約翰福音 20:19-31 / John:20:19-31 (勇氣空間)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老信徒似乎傾向從30-31節開始來思考,並且批評多瑪。然而,我們不能懷疑嗎?「沒有看見就信的就有福了」又是什麼意義呢?
  2. 如何在看無趣的生活中,重新看見確信或是喜樂呢?
  3. 世代間的差異:年長的不理解年輕的為何不參加教會。「無神論者」的比例逐年上升。
  4. 許多的耶穌的事跡沒有記在書上,許多人是否在尋找這些沒有被記載下來,在老信徒認知的範圍之外的?門徒們可能都經歷這個「懷疑/尋找」的過程。
  5. 同志LGBTQ基督徒的經歷:在聖經中很少看見相關的記錄。然而,同志們親身個人的,或是群體的「遇見主」的事件與經歷,領受聖靈,一同懼怕,體驗復活,是一種共同建構的歷史。
  6. 「教會是不是都對同志不友善?」有些是,有些不是。改變不是一下子就會來到,尤其是如何要與信仰框架被挑戰,經歷懼怕,尋找平安主的形象。
  7. 傳道人也面對教育上的挑戰:如何營造一個開放的空間,對不同社群的理解,如何表達我接納他們目前的想法,以及引導他們更多去思考的方向? 一定會有上帝工作的時間。
  8. 許多美國的主流教會,也努力地讓教會裡討論成為可能,讓同志可以進入一個勇氣的空間(brave space),而不求立即改變彼此的想法。
  9. 唯有遇見上帝,才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VXagrN
Apple, https://reurl.cc/n0V29v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的尋找以及遇見復活主的經歷,如何改變你的生命?你又如何與人訴說?
  2. 同志LGBTQ基督徒,需要的是怎麼樣的空間呢?會有哪些相關的議題需要被提及、挑戰、懷疑?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1. 〈大法官會議釋字748號施行法〉 (2019, Taiwan)
  2. Building an Inclusive Church: A Welcoming Toolkit 2.0 (ONA)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4月19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4月1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探索信仰的施程與勇氣空間的營造 (約翰福音20:19-31)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約翰福音 1:29-42 / John 1:29-42

約翰福音 1:29-42 / John 1:29-42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否一直存有張力呢?成為老師與長輩,可以用不同的態度與方式,和他人分享智慧嗎?
  2. 「我說,你聽」的互動方式,可能無法有效地傳達與溝通了。
  3. 同志基督徒的生命當中,是否也有「導師」引領著我們一路信仰的道路呢?然而,我們終究會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不同於曾引領我們的人。
  4. 同志也可以成為他人的導師,分享我們的經驗,領人進入一扇窗,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有不同理解。
  5. 每條道路都可能成為「基石」,雖然一開始可能並不夠穩固,但是,時間一久了,會成為深厚的內容與基礎。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的信仰上的導師,是如何啟發你的呢?
  2. 如何可以打開心靈得眼睛,在同志以及不同的見證人身上,看見上帝的形象?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1月19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1月1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信仰的導師以及你獨特的道路 (約翰福音1:29-42)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4 / Genesis 14

創世記 14 / Genesis 14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十一獻奉」是源自於此嗎?「至高上帝」是迦南地的神明還是耶和華的別名?戰爭的「搶奪資源」傳統,亞伯蘭也參與瓜分戰利品並奉獻給撒冷王?
  2. 神學家提醒我們:這段經文可能有特定的用意,將不同的來源與時代的敘事,組合在一起,並且地名的位置與考古資料不符合。
  3. 「四王鬥五王」:結盟並搶奪他人財物及人口,並進行資源的重新分配。
  4. 亞伯蘭家哪來的那麼多受過訓練的壯丁呢?
  5. 「所多瑪」似乎擁有豐富資源,而亞伯蘭並不想要得罪所多瑪王,以至於什麼都不多取,避免惹事。
  6. 在以色列人被擄的時期,這段經文形塑不同的意識型態與身份認同:希伯來人很厲害!
  7. 「麥基洗德」:一個不斷被引用的停止點,但是,我們卻不知道這位至高上帝(El),坐在寶座上的迦南神,的祭司的其他資料。
  8. 迦南神祝福了亞伯蘭,把敵人交給他手中,成為亞伯蘭的上帝(之中的一位)?是一種收編與接納的過程嗎?
  9. 「耶和華」「至高的上帝」「天地的主」似乎是指著三個不同的對象,然而,亞伯蘭卻把這三者並列,認為他們都是自己的上帝。這是透過時間與經歷的累積而來。
  10. 我們對於「神聖力量」的理解是不斷累積的;這挑戰了「什麼才是基督宗教」或是「符合教義的才是正統的信仰」?而我們可能侷限了上帝展現其面貌的可能。
  11. 亞伯蘭在戰爭,生與死的過程中,擴展對上帝的認識。
  12. 同志LGBTQ 對上帝的體驗,就會在被信仰群體,規範,教義之外,信仰群體能否也仔細聆聽?
  13. 「欣賞」其他宗教的信仰經驗,這樣可以擴充我們對神聖的解讀,超越我們的侷限。
  14. 「撒冷」是「和平」,使交戰的多方不再交戰,是上帝的祭司們要努力的事;而在改革宗的信仰裡,每個人都是祭司,都要在處境裡找到和平,辨認出上帝的形象:一個沒有壓迫,能彼此和平對待的狀態。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WL4g5k
Apple, https://reurl.cc/Q3pgyb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的生命經歷當中,所認識的上帝是否與其他人不一樣?
  2. 你有發現哪些「家族類似性」存在於不同的宗教與傳統當中,可以怎麼面對?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6月18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超越信仰侷限的和平 (創世記 14)
超越信仰侷限的和平 (創世記 14)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5 / Genesis 15

創世記 15 / Genesis 15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有相似的走避饑荒的敘事,反覆出現。神學家認為,許多不同時間的來源經文被編輯在同一章裡面。
  2. 耶和華算亞伯蘭為「義」?還有立約的過程又代表什麼意義呢?「因為信,被稱為義」是在新約書卷裡,反覆被使用的概念。
  3. 「信」是「相信」還是「信賴」,而為什麼亞伯蘭沒有正面回應,是被上帝無比力量展現的行為嚇呆了嗎?
  4. 信的內容與標的物:偉大能力?上帝本身?亦或是上帝的應許?
  5. SpaceX 已經能重回國際太空站了,日環食 已經不再是惡運的象徵,那麼,上帝的能力與大能代表什麼?科學、醫療與社會的進程已經超過了過去認識的極限。
  6. v12 「大而可怕的黑暗」 是代表邪惡的力量嗎? 然而,現在我們有更多的知識來認識自然界的現象了。還是,能用不同的感受性來說明?
  7. 神學家建議的分段: V1-6,亞伯蘭從抱怨到相信,v7-11,17-21 上帝對土地的應許的有形憑證,v12-16,在埃及的生活的詮釋
  8. 和上帝說話,要求上帝給憑證,一直在我們的信仰當中,希望可以獲得些什麼?
  9. 性別弱勢的群體,苦等不到應許的實現,要如何維持與上帝的關係?如何建立「合宜的關係」呢?如何讓對異象的圖象不失去盼望呢?
  10. 對 同志 LGBTQ 基督徒來說,一直期待著不僅信仰團體,社會,國家,以及全世界各地,是一個包容而接納的圖像以及應許的來臨。因為相信總有一天會實現,能得以和上帝建立合宜的關係。
  11. 強烈的神學意圖: 上帝會應許亞伯蘭後裔土地,得以安居樂業,雖然要等上四百年,要跟隨上帝到不同的地方去。
  12. 對花蓮的教會來說,許多人都擔心下一代都外出了,誰能來繼承呢?面對未知的前景,如何持續追尋的力量以及圖像?彼此地連結?
  13. 這段經文也充滿了暴力的圖象: 上帝應許了他人的土地,指定為亞伯蘭後裔的財產,是用神聖力量來背書我們手中暴力的行為。
  14. 同志基督徒沒有下一代,怎麼繼承上帝的應許呢?然而,現代醫學已經相當進步,擁有後裔不再困難;後裔的概念也可擴充到認養以及信仰價值的傳遞,而非血緣的繼承。
  15. 我們是否能看見社區裡,能繼承我們應許的人?現在就去協助他們呢?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Md7gaX
Apple, https://reurl.cc/N6agkq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面對上帝的應許,你會與他爭辯以及尋求應證嗎?
  2. 在看不見未來的憑證下,怎麼持守對上市應許的信心呢?
  3. 弱勢族群面對系統系的壓力,如何形塑對上帝應許的圖象?
  4. 什麼是你所認為「合宜的關係」?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6月25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沒有歧視國度的漫長等待 (創世記15)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6 / Genesis 16

創世記 16 / Genesis 16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亞伯蘭的家族怎麼對待「財產的財產」,以及「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情況,以為男主人擁有後代為彼此競爭的主因。
2. 懷孕成為取得抗爭權力的工具,「代理孕母」 以及 男性 在這當中所扮演的角色。
3. 文化社會以及法律的面向:女僕可代替女主人生孕,並視為女主人所生,可繼承財產以及各項權利。
4. 不能生孕是未得到神明祝福,是社群以及文化的羞恥。
5. 台灣常見的跨國婚姻,透過與外籍女性結婚,台灣男性可以符合文化中對成家立業的規範,展現自己是有價值的。但是,這些外籍人士卻一直不被平等地對待。
6. 有人會同情被撥削的夏甲嗎?還是認為他是因為過度驕傲才會有些下場?
7. 撒萊的角色以及心理的狀態: 耶和華不斷推遲應許,造成這些張力以及家庭暴力,我們是否需要重新審視?
8. 夏甲的敘事:成為非主流群體,投射與看待自己與上帝的關係,如 African American 基督徒面對被白人所壓迫的處境,上帝也讓非主流的群體得到祝福 (v10)。
9. 然而,經文也被不同的媒體與電影運用來形塑:伊斯蘭信徒充滿暴力,加深了偏見。
10. 雙重/多重結構性的張力:人種、性別/性傾向、社會階級。許多白人 以及 LGBTQ 的群體,也加入 Black Lives Matter 的運動,與受壓迫的人站在一起,並不袖手旁觀,也不獨善其身。
11. 我們是否能向上帝抱怨應許的遲延?
12. 不同的宗教與群體,都享受著上帝的祝福,我們如何此彼欣賞,看見的是上帝的帶領而非彼此競爭?
13. 面對夏甲的敘事,我們應要保持開放邊界的心態,不斷發現在宏大敘事裡,上帝和邊緣團體互動的過程。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文化與社會當中的隱藏符碼:榮耀與羞恥,你的處境當中有哪些?
2. 像撒萊已經擁有權力與資源的人,可以如何面對處境?
3. 若使用 族群、性別、性傾向、階級 多面向的分析,這段經文呈現哪些議題?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新台灣人出頭天系列七之三-越配阮青河 拚上成大博士生 (Yahoo)

Just How Racist Is “Back to the Future?”
https://thedailybanter.com/2015/10/just-how-racist-is-back-to-the-future/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7月2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Intersectionality matters (交織性觀點對同志及弱勢族裔很重要) (創世記16)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