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摘要 / Summary
1. 保羅似乎把身體視為罪惡的培養皿,特別厭惡。神學家認為保羅深受希臘哲學的影響,尤其是圖拉圖,而將靈肉二元的觀點納入影響了神學的建構。
2. 「苦待身體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善」似乎一直是基督教預設的立場,或是以「理性至上」,看輕或要進一步控制身體的欲望。
3. 理性真的更靠近更高的善嗎? 身心症與精神解離的情況,在基督徒當中特別明顯。
4. 教會的矛盾: 身體與靈裡不潔的部份結合又分離,其實無法分開「靈肉」。
5. 靈肉分離: 要如何看待聖餐呢?我們的身體是直接經歷餅杯,初嚐天國的滋味。
6. 諾斯底主義的陰影 (幻影說): 只看見精神性上的耶穌,而看輕了真實肉體死去的耶穌。
7. 如何結合靈性生活與物質的生活: 接納同性戀卻不接受同性性行為的謬誤。
8. 性成為「生產行為與管道」,不能貢獻生產的事物,就是不潔的觀點,一直存在於教會裡,影響而壓抑了對情欲與身體享受的需要。
9. 滿足身體的需要,為什麼會是罪惡的呢?
10. 女性以及同志LGBTQ的賦權 (empowerment):透過對性欲的追求與討論,對抗父權/異性戀霸權控制女性身體的框架,以及更平等的親密性行為。
11. 全人的教育與關懷,也應要將對身體的認識與追求納入。
12. 鄧雅各 (James Dunn) 指出基督宗教長期以及錯誤認知猶太人受到律法捆綁,無法得到內心的平安與救贖。然而,保羅的書信並沒有要去除律法,反而認為律法是善、是屬靈的。
13. 「我」可能指的是 保羅自己大馬士革的事件,轉換了他信仰實踐的過程;也可能是修詞的方式,指的是任何一個追尋耶穌基督的人以及群體,結構性上的罪而邪惡,使人無法脫離罪。
14. 1970年代民權運動(Civil Right)時,代表政治與法律的警察對抗著,主張African American所面對社會建構的不公義; 教派仍限制同志戀參與教會的服事,系統性地壓迫。
15. 「律」 (regulation/schema) 的交戰,也可能是對於未知的本能恐懼感;另一方面,也是否能覺察自己恐懼的來源,而有解放的可能?
16. 歧視的本身,以及思考的架構,是很難被辨認出來,保羅也不認為分辨「律」是簡單的。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將「靈與肉」切割會帶來什麼衝擊?
2. 「善與屬靈的律法」 以及 「個人/群體/制度性的惡」 之間的張力與衝突,是如何扭曲人性的?
3. 「接受同性戀但不接受同性性行為」的盲點與傷害有哪些?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Onedayili 鄭家純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Lj-GlZ-b27q14Nj__AIg
提倡「保羅新觀」學者鄧雅各主懷安息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2563&Pid=102&Version=0&Cid=2011&Charset=big5_hkscs
<歧視別人是什麼感覺?答案是「沒有感覺」>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8/4671521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7月5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7月1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