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年 Year A

路加福音 13:18-21 / Luke 13: 18-21

路加福音 13:18-21 / Luke 13: 18-21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兩個比喻:「微小的偉大」,發酵會需要多少時間呢?芥菜種要長大要發多少時間呢?
  2. 初代教會面對:教主失蹤,傳教事工沒有成果,最好激勵人心的方式是說故事。
  3. 平行經文 (馬太 13:31-33) 提醒:是指天國的異象
  4. 「婦人」:在宣教事工中,被邊緣化,但是,做麵包比男人都成功,也貢獻許多,在上帝國的事工中有不可缺的一角。
  5. 「婦女主日」設立以婦女為主的禮拜,突顯女性在信仰團體裡的重要性。
  6. 有時,我們並不清楚在做什麼,但是卻有很重要的影響力,成果是在未來才會顯現的:這是對參與事工的每個人的提醒。
  7. 同志LGBTQ在教會內的平權運動,平起平坐的努力,現在看起來可能仍很微小,但是,這個比喻告訴我們:只要有一點點的參與,有一天,就會以超乎想像的方式展現。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當信仰團體遇見困難停滯時,你會用什麼方式鼓勵或安慰彼此呢?
  2. 你的處境當中,同志LGBTQ基督徒的平權運動,進展到哪裡了?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台灣同志運動30年:見證同婚專法通過歷程 (BBC, 2019)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48368470

國內首位 男同志獲神學院碩士 (聯合報 2014, Taiwan)
https://video.udn.com/news/157150

LGBTQ Rights Milestones Fast Facts (CNN, 2020)
https://www.cnn.com/2015/06/19/us/lgbt-rights-milestones-fast-facts/index.html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3月8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3月3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微小的事物終將帶來平權的彩虹 (路加福音 13:18-21)
微小的事物終將帶來平權的彩虹 (路加福音 13:18-21)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約翰福音 20:19-31 / John:20:19-31 (我要相信)

約翰福音 20:19-31 / John:20:19-31 (我要相信)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願你們平安」三次被耶穌提及:這三個平安都有不同的脈絡,怕宗教領袖 (無懼死亡)、差遣門徒 (領受聖靈,有寬恕的能力)、從懷疑當中生出信仰。
  2. (v29) 「沒有看見卻信的人有福了」:擁抱懷疑,是否能「有福」呢?
  3. 「平安」:戰爭平息、和好、雙方之間沒有衝突…許多不同的理解方式。
  4. 多馬 似乎和其他的門徒沒有什麼不同:都是要看見才相信。我們面對信仰是否也相類:顯現給我們看,我們才相信?
  5. 「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的見證,在我們無法看見耶穌肉體的時代,我們如何相信,如何作見證,如何繼續傳揚?
  6. 我們是否也讓人有空間,可以在地上打滾,懷疑信仰的空間?說不定也會成為許多人願意尋找並與復活的耶穌不期而遇。
  7. 當我們用親身的故事與人分享時,就是我們時代的見證;我們繼續受主的差遣。
  8. 「我的主,我的上帝」成為多馬的見證和信仰的宣告。
  9. 對約翰的讀者而言,門徒們在v22就已領受聖靈;與路加的敘事不相同。
  10. v23 寬恕的能力,是誰可以有這樣的能力呢?耶穌也如此反問質疑醫治權柄的來源。
  11. 若與約翰福音的其他經文互讀「赦罪」,我們會得到些什麼呢?
  12. 「看見」可能也指著靈性上的看見,而非是直接用肉眼可以分辨的形貌。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8nlRKb
Apple, https://reurl.cc/avlgoX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在地上打滾的信仰過程是什麼呢?
  2. 「信」與「領受聖靈/祝福」在你的處理裡有什麼不同的了解呢?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4月19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4月14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在地上打滾的信仰見證人 (約翰福音20:19-31)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約翰福音 20:19-31 / John:20:19-31 (勇氣空間)

約翰福音 20:19-31 / John:20:19-31 (勇氣空間)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老信徒似乎傾向從30-31節開始來思考,並且批評多瑪。然而,我們不能懷疑嗎?「沒有看見就信的就有福了」又是什麼意義呢?
  2. 如何在看無趣的生活中,重新看見確信或是喜樂呢?
  3. 世代間的差異:年長的不理解年輕的為何不參加教會。「無神論者」的比例逐年上升。
  4. 許多的耶穌的事跡沒有記在書上,許多人是否在尋找這些沒有被記載下來,在老信徒認知的範圍之外的?門徒們可能都經歷這個「懷疑/尋找」的過程。
  5. 同志LGBTQ基督徒的經歷:在聖經中很少看見相關的記錄。然而,同志們親身個人的,或是群體的「遇見主」的事件與經歷,領受聖靈,一同懼怕,體驗復活,是一種共同建構的歷史。
  6. 「教會是不是都對同志不友善?」有些是,有些不是。改變不是一下子就會來到,尤其是如何要與信仰框架被挑戰,經歷懼怕,尋找平安主的形象。
  7. 傳道人也面對教育上的挑戰:如何營造一個開放的空間,對不同社群的理解,如何表達我接納他們目前的想法,以及引導他們更多去思考的方向? 一定會有上帝工作的時間。
  8. 許多美國的主流教會,也努力地讓教會裡討論成為可能,讓同志可以進入一個勇氣的空間(brave space),而不求立即改變彼此的想法。
  9. 唯有遇見上帝,才能改變一個人的想法。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VXagrN
Apple, https://reurl.cc/n0V29v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的尋找以及遇見復活主的經歷,如何改變你的生命?你又如何與人訴說?
  2. 同志LGBTQ基督徒,需要的是怎麼樣的空間呢?會有哪些相關的議題需要被提及、挑戰、懷疑?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1. 〈大法官會議釋字748號施行法〉 (2019, Taiwan)
  2. Building an Inclusive Church: A Welcoming Toolkit 2.0 (ONA)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4月19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4月1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探索信仰的施程與勇氣空間的營造 (約翰福音20:19-31)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約翰福音 1:29-42 / John 1:29-42

約翰福音 1:29-42 / John 1:29-42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老師與學生之間是否一直存有張力呢?成為老師與長輩,可以用不同的態度與方式,和他人分享智慧嗎?
  2. 「我說,你聽」的互動方式,可能無法有效地傳達與溝通了。
  3. 同志基督徒的生命當中,是否也有「導師」引領著我們一路信仰的道路呢?然而,我們終究會走出屬於自己的道路,不同於曾引領我們的人。
  4. 同志也可以成為他人的導師,分享我們的經驗,領人進入一扇窗,對自己的身份認同有不同理解。
  5. 每條道路都可能成為「基石」,雖然一開始可能並不夠穩固,但是,時間一久了,會成為深厚的內容與基礎。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的信仰上的導師,是如何啟發你的呢?
  2. 如何可以打開心靈得眼睛,在同志以及不同的見證人身上,看見上帝的形象?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1月19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1月1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信仰的導師以及你獨特的道路 (約翰福音1:29-42)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羅馬書 6:12-25 / Romans 6:12-23

羅馬書 6:12-25 / Romans 6:12-23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人都一直當「奴隸」 (slave),這段經文讀起來也非常累人。我們現在對奴隸制度已難以再接受:將人視為他人的附屬品。
  2. 我們可以用現在的觀點,讀回去經文的時代嗎? 奴隸制度 或是 同志議題 的投射? 「聖保羅萬歲!奴隸制度萬歲!」若我們覺得難以接受,為什麼在同志議題、性別公義上就採取不同的觀點?
  3. Slave vs servant 在新約聖經的用法有許多爭議: 忠僕 是 服務生?還是 奴隸的功能?
  4. 以「從屬關係」來讀經文:屬xxx的奴隸 (lordship),對現代的讀者很難想像或接受。
  5. 為什麼如此地二元分別? 是屬死/罪?是屬義/聖? 誰能掌握定義,誰就能扮演上帝了。信仰團體是如仍在扮演上帝的角色?如:視同志為罪人。
  6. 從心靈上的控訴,操弄人的罪惡感,讓人無法肯定自己是上帝所造美好的形象。
  7. 教會有很認真思考:什麼是罪?什麼是義?什麼是上帝的恩典?
  8. 透過洗禮:我們重新與上帝合好,是與基督一樣復活的生命。我們是如仍有疑慮?
  9. 保羅是不是很苛刻呢?罪可能是一輩子都在爭扎的,豈能一切兩斷?
  10. 是妥拉律法的無法遵守而致於「犯罪」嗎?漫長的「成聖」之路,是否為保羅所要強調的呢?可以是如何的實踐呢?
  11. 猶太人透過遵守律法,避免犯罪。犯罪的本質,以及面對犯罪該如何處境,是該要分開來思考的。以「律法之外」的觀點來思考,或許可以用上帝的恩典來思考,然而,這樣是每個人都能解理的方向嗎?如:在教條/教理之外的事件,我們如何思考呢?
  12. 心理的罪疚感是被外在環境所建構,而產生投射,無法被解放: 一個能思考並從當中走出來的過程,是一種恩典之路。
  13. 面對「人」本身,好好地了解同志LGBTQ的生命之前,教會並沒有權力或立場去判定同志是否為罪人,而非光談教條與規範就能處理的事情。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會如何面對時代與價值觀點差異的問題,特別在閱讀經文時上的挑戰,如 奴隸 制度?
  2. 罪與恩典、死亡與永生等二元的對立觀點之外,是不是仍有什麼空間?
  3. 誰得以決定「成聖」或「稱義」?
  4. 什麼是罪?罪與律法的關係是什麼?我們如何以基督信仰面對罪?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6月28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6月24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定罪同志之前,有試著和我聊聊嗎? (羅馬書6:12-25)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羅馬書 7:15-25 / Romans 7:15-25

羅馬書 7:15-25 / Romans 7:15-25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保羅似乎把身體視為罪惡的培養皿,特別厭惡。神學家認為保羅深受希臘哲學的影響,尤其是圖拉圖,而將靈肉二元的觀點納入影響了神學的建構。
2. 「苦待身體是為了追求更好的善」似乎一直是基督教預設的立場,或是以「理性至上」,看輕或要進一步控制身體的欲望。
3. 理性真的更靠近更高的善嗎? 身心症與精神解離的情況,在基督徒當中特別明顯。
4. 教會的矛盾: 身體與靈裡不潔的部份結合又分離,其實無法分開「靈肉」。
5. 靈肉分離: 要如何看待聖餐呢?我們的身體是直接經歷餅杯,初嚐天國的滋味。
6. 諾斯底主義的陰影 (幻影說): 只看見精神性上的耶穌,而看輕了真實肉體死去的耶穌。
7. 如何結合靈性生活與物質的生活: 接納同性戀卻不接受同性性行為的謬誤。
8. 性成為「生產行為與管道」,不能貢獻生產的事物,就是不潔的觀點,一直存在於教會裡,影響而壓抑了對情欲與身體享受的需要。
9. 滿足身體的需要,為什麼會是罪惡的呢?
10. 女性以及同志LGBTQ的賦權 (empowerment):透過對性欲的追求與討論,對抗父權/異性戀霸權控制女性身體的框架,以及更平等的親密性行為。
11. 全人的教育與關懷,也應要將對身體的認識與追求納入。
12. 鄧雅各 (James Dunn) 指出基督宗教長期以及錯誤認知猶太人受到律法捆綁,無法得到內心的平安與救贖。然而,保羅的書信並沒有要去除律法,反而認為律法是善、是屬靈的。
13. 「我」可能指的是 保羅自己大馬士革的事件,轉換了他信仰實踐的過程;也可能是修詞的方式,指的是任何一個追尋耶穌基督的人以及群體,結構性上的罪而邪惡,使人無法脫離罪。
14. 1970年代民權運動(Civil Right)時,代表政治與法律的警察對抗著,主張African American所面對社會建構的不公義; 教派仍限制同志戀參與教會的服事,系統性地壓迫。
15. 「律」 (regulation/schema) 的交戰,也可能是對於未知的本能恐懼感;另一方面,也是否能覺察自己恐懼的來源,而有解放的可能?
16. 歧視的本身,以及思考的架構,是很難被辨認出來,保羅也不認為分辨「律」是簡單的。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將「靈與肉」切割會帶來什麼衝擊?
2. 「善與屬靈的律法」 以及 「個人/群體/制度性的惡」 之間的張力與衝突,是如何扭曲人性的?
3. 「接受同性戀但不接受同性性行為」的盲點與傷害有哪些?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Onedayili 鄭家純 (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Lj-GlZ-b27q14Nj__AIg

提倡「保羅新觀」學者鄧雅各主懷安息
https://christiantimes.org.hk/Common/Reader/News/ShowNews.jsp?Nid=162563&Pid=102&Version=0&Cid=2011&Charset=big5_hkscs

<歧視別人是什麼感覺?答案是「沒有感覺」>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8/4671521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7月5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7月1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可接受同性戀但不能有性愛? (羅馬書7:15-25)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路加福音 15:11-32 / Luke 15:11-32

路加福音 15:11-32 / Luke 15:11-32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如果我是「大兒子」會不會也非常生氣?為什麼他如此生氣?他如何知道「小兒子」是把錢花在娼妓身上?
2. 我們會投射自己在「大兒子」、「小兒子」、或是「如同上帝一般的父親」呢?
3. 第29節的「奴隸」,是否讓基督徒們因此把不合理的對待方式,視為合理?「父親」似乎是個壓迫者?
4. 我們是否被「浪子」的名稱給限制了對經文陳述的想象?
5. 「學像父親」成為主要解理經文的方向:失去而後得到,以及無條件接納。
6. 但是,小兒子為什麼要離家,為什麼我們認為不正當?為什麼道德框架影響著我們的閱讀?
7. 孫悟空很厲害,但是就是仍逃不出某人 (家族長) 的掌心。
8. 許多同志LGBTQ也被迫要離開教會,到外面闖盪,教會有一天能像父親一樣,接納同志嗎?不願意同志回來的大兒子,要如何改變呢?
9. 大兒子是缺乏「分享的心」嗎?還是,因此從來沒有被平等地對待,而我們也不該要求他改變?
10. 如果教會是一個「家」,教會是否能平等對待每個人?並避免有特別的倫理框架出來。
11. 面對法利賽人與宗教領袖,「父親」的形象,是一個更超越的嗎?還是,反而讓我反應更僵化?
12. 將稅史建構成罪人,以及不同特定的人成為「罪人」的論述過程,都需要再三地檢視。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也掙扎於「父親、大兒子、小兒子」三個角色之中的一個嗎?
2. 你是否也從不同的聖經版本之間,讀到不同的形象?
3. 也有人使用這段經文當成「合理化」的工具嗎?
4. 聖經的副標題「浪子」植入了什麼前置觀點影響你讀經的領受?
5. 若用更大一些的經文範圍來理解,你會得到什麼倫理關觀?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浪子回頭:一個歸家的故事 (作者:盧雲,2017)
The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A Story of Homecoming (Author: Henri J. M. Nouwen, 2013)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3月29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3月24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同志基督徒返家時,會有溫暖的雙手等待著我嗎? (路加福音 15:11-32)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1-2:4a / Genesis 1:1-2:4a

創世記 1:1-2:4a / Genesis 1:1-2:4a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人創造的起源,有兩組不同的敘事,也指涉著上帝的形象也是「有男有女」,是很困擾人的。
2. 對LGBTQ 族群來說,這段經文常帶來壓迫,包括後來發展「一男一女的婚姻制度」。
3. 「男」和「女」是同時被造的,是平等的,不存在性別與階級上的差異,無法支持男性中心的教會體制。
4. 第二章,上帝用泥土造人,亞當和夏娃身上有彼此個體的性別元素。第一個被創造原始人是「陰陽人」。
5. 猶太傳統裡「生命樹/卡巴拉」對於被創造之物是渾混,超越二元觀點的,無法用單一的性別形象來陳述上帝的創造。
6. 「什麼才是男性,什麼才是女性」是被建構而隨時代處境而改變。
7. 經文無法包括所有上帝的創造,從日常生活當中,可以容易找到許多例子。
8. 跟性別 (transgender) 也與性別混合的上帝有高度的共鳴,而性別框架因此可以被擴張與解構。
9. 上帝可以是母親/女性的形象,如詩篇裡用乳水養育以色列;對毛利人來說,上帝應該是毛利人的形象,才能使人思考上帝的愛,而不是殖民著的形象。
10. 上帝也可能是一顆椰子,是太平洋族群的生命糧食。多樣形象的上帝,育養著多樣的人。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你的上帝形像是什麼?
2.若上帝是「陰陽共俱」的,對於教會的性別政治有什麼衝擊?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生命樹 (卡巴拉)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94%9F%E5%91%BD%E6%A8%B9_(%E5%8D%A1%E5%B7%B4%E6%8B%89)

Sisters of Perpetual Indulgence (WIKI)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6月7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6月3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上帝按照他們的形象創造 (創世記1:1-2:4)
上帝按照他們的形象創造 (創世記1:1-2:4)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彼得前書 4:12-14,5:6-11/1 Peter 4:12-14, 5:6-11

彼得前書 4:12-14,5:6-11/1 Peter 4:12-14, 5:6-11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彼得不斷用二分的方式,看輕肉體與身體的需要。一方面鼓勵受苦,但是又無法輕易地理解。
2. 「巴比倫」是文化符碼,指稱的是當時的禁忌,在不同的時代與處境都會使用,如同「伏地魔」的種種代號。
3. 信徒們的長久等待:耶穌到底有沒有要來?使徒彼得到底要不要來拜訪我們?
4. 「四頁講章」:經文的困難→處境的困難→經文中上帝的拯救→處境中上帝可施行的拯救
5. 90CE 基督宗教是被標定的對象,失去教會領袖的教會,是否能在苦難中仍保持著信心與盼望。現代的基督徒仍是受害者或是壓迫者呢?
6. 宗教自由 vs COVID-19 的防疫要求:禁止實體聚會,教會是否因此受壓迫?
7.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First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政府不得因為對宗教的偏好,而制定法律限制或優惠其權利,使人無法自由地選擇宗教信仰。然而,現在已經不是如此。
8. 我們是否能深入處境裡,去認為受苦難的原因,同理或支持其反抗的行動?
9. 面對處境:解放與重新建構的過程。
10. 「基督徒」在處境中形塑的過程,彼時與此時並不相同,在應用經文時,都需要轉譯而不能太過簡單地直接套用。
11. 對於同志基督徒的壓迫,可能來自社會/法律上,也可能來自於基督宗教對於經文與神學的解讀,而透過對這些結構的分析,可以更貼切地理解「不公義」的形塑,並透過行動而更新靈性。
12. 為什麼經歷、如何經歷、他們的信仰如何成為他們的力量與幫助?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因基督而受苦」在你的處境裡,是怎麼被應用的?
  2. 面對受壓迫,你會如何分析造成該壓迫的結構與性統?
  3. 如何才能同理與與受苦的其他肢體連結?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卜蜂爭議01》搶救最後一塊淨土,花東子民千人怒吼:卜蜂滾出花蓮,縣長出來面對!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2679/

卜蜂豪擲千金無效,阿美族青年Lisin Haluwey 攪起反卜蜂滔天浪潮,堅持雞場滾蛋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3952/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5月24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5月11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文化符碼以及基督徒身份的建構與更新 (彼得前書 4:12-14,5:6-11)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彼得前書 3:13-22 / 1 Peter 3:13-22

彼得前書 3:13-22 / 1 Peter 3:13-22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被關在監獄裡的靈」指的是什麼?是因著不同的信仰規條,被困住的人。而基督是要來像活水泉源,使人得到救贖。
2. 「行善」,即使被誤解,心中仍能有信心。
3. 「正統」的信仰框架形成中,許多人因此被排除與打壓,包括了被否定信仰與生命經歷的同志基督徒。
4. 台灣在推動「婚姻平權」的過程中,雖然有反對的聲音,但是因為許多人的堅持,不斷對話,讓彼此理解,漸次推動。
5. 美國的民權運動,非裔美國人的非暴力抗爭,面對系統性的壓迫,爭取屬於我們的正義。
6. 彼得前書被使用來合理化奴隸制度,使人不去挑戰不公義的制度。
7. 同志平權運動,只能默默前進,不能大聲說自己的故事嗎?非裔美人的女同志芝加哥市長 Lori Lightfoot (2019-)的故事。
8. 圖象與跳躍式的理解,初代教父的寓意解經,賦予經文新意,但卻難以用邏輯推理去解讀。
9. 不同標籤化的方式解理他人,而能有更寬廣的心胸去認識不同群體的人,因耶穌基督也向他們傳道。
10. 「對話」的挑戰,你的困難是什麼?
11. 「洗禮」還能有哪些?戰爭?一段經歷?生命的亮點與轉折…等等預表洗禮的事件。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如何和邊緣的團體對話,我們可能以為他們不會得救?
  2. 受壓迫的團體與個人,如何看待「因行善受苦」?
  3. 你的「洗禮經驗」是如何改變生命的?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5月17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5月14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大聲說出你所經歷的洗禮故事 (彼得前書3:13-22)
大聲說出你所經歷的洗禮故事 (彼得前書3:13-22)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