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芝加哥神學院博士生,聯合基督教會的牧師,來自台灣的酷兒。他擁有台南神學院的道學碩士,以及芝加哥神學院的神學碩士。他的研究專注於經文的詮釋。他的興趣是跨文本酷兒閱讀,後殖民的想像,以及星艦奇航記。 Charing Wei-Jen Chen (he/him) is a doctoral student at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IL, US), ordained minister of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UCC), from Formosa-Taiwan, genderqueer. He earned M.Div. from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Taiwan) and S.T.M. from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His researches focus on Sacred Text Hermeneutical Strategies. Charing’s interests are queering cross-textual readings, postcolonial imaginations, and Star Trek studies.
芝加哥神學院博士生,聯合基督教會的牧師,來自台灣的酷兒。他擁有台南神學院的道學碩士,以及芝加哥神學院的神學碩士。他的研究專注於經文的詮釋。他的興趣是跨文本酷兒閱讀,後殖民的想像,以及星艦奇航記。 Charing Wei-Jen Chen (he/him) is a doctoral student at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IL, US), ordained minister of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UCC), from Formosa-Taiwan, genderqueer. He earned M.Div. from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Taiwan) and S.T.M. from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His researches focus on Sacred Text Hermeneutical Strategies. Charing’s interests are queering cross-textual readings, postcolonial imaginations, and Star Trek studies.
同志與佛教 / LGBTQ Buddhist

同志與佛教 / LGBTQ Buddhist

討論摘要 / Summary

因為討論非常多基督教觀點的內容,而想要多認識不同宗教裡的同志LGBTQ朋友們的信仰歷程,對於經典與傳統的詮釋與實踐,就邀請了在台灣有信仰人口中佔30%的佛教(2005統計資料)朋友們來分享。本集的內容包括對於大乘佛教在台灣的發展以及原始教義對於情欲的理解,以及法鼓山聖嚴師父對於同志的觀點。也包括了基督教與佛教之間相似與相異之處的分享與討論。

聖嚴法師寫道,自己看見許多同性戀者,他們都很優秀,很善良,在各行各業都有傑的表現,可以說是高品質的人。「他們相愛,同居,甚至結婚,改變了兩性結合的家庭結構,他們的身心家業是否能安定?如果可以,那就沒有什麼不可以接受的了。」 (引自 關鍵評論 內容)

來自 剛朵琳 的修正:
真是抱歉,裡面有一個地方我講錯了,想澄清一下。我在裡面認為「賓頭盧被佛要求不得入滅」不算是懲罰,這是我錯了。《雜阿含經》604經裡面,佛確實在賓頭盧以神力挑大山前往應供後說「汝那得現神足如是?我今罰汝,常在於世,不得取涅槃,護持我正法,勿令滅也。」
在《五分律》中則提到,賓頭盧為了迫使一人皈依學佛,帶大山飛行而驚嚇了全城的人,佛陀因此制訂了「不得在人前現神(足)通,」的戒律。
但我依然認為佛弟子受佛要求不得入滅不能算是「最嚴重的懲罰」。精確地說,戒律中對出家眾的最嚴重懲罰是「擯」,包含裡面提到的「默擯」以及「滅擯」(逐出僧團)。而在《五分律》中,佛陀因賓頭盧制訂的戒現神通,犯者只是戒律中最輕的一類「突吉羅」而已。至於「不得入滅」,作為懲罰在佛教史上並非常態,且同時有其他三位未犯過失的阿羅漢也在佛囑咐下長駐世間,說是最嚴重的懲罰恐怕是言重了。
其實以這集主題來說以上的討論真的滿枝節的,不過自己講錯的部分還是需要訂正。感謝!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同志與佛教 / LGBTQ Buddhist

Spotify, https://reurl.cc/k0E93x
Apple, https://reurl.cc/e3lpaK
Google, https://reurl.cc/7DQEWD
Anchor, https://reurl.cc/RrG2Dx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基督宗教與佛教之間,是不是有很多相似之處,尤其是在實踐的層面上?
  2. 我們可以從對話、聆聽與分享當中,擴展哪些新的眼光?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關於《雜阿含經》佛陀說生小孩不是好事的原文《雜阿含經1296經》
https://agama.buddhason.org/SA/SA1296.htm

關於《雜阿含經》肯定女性能獲得與男性相同的修證成就,特別突出的一篇《雜阿含1199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1199.htm

楊惠南(2002)。〈「黃門」或「不能男」在律典中的種種問題〉
這篇裡面幾乎把佛典中跟同志有關的段落都列出來了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BJ011/bj102905.htm

Orthodox Chinese Buddhism (Chan Master Sheng Yen, 2006)
https://reurl.cc/9Xp0nj

已故聖嚴法師:如果同性戀做到這「四安」,那就沒有什麼不可以接受的了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16)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5935

國際宗教自由報告:2019年台灣部分 (美國在台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 2019)
“台灣人口中有35%自認是佛教徒,33%自認是道教徒。其餘人口包括一貫道(3.5%)、基督新教(2.6%)、天主教(1.3%)、彌勒大道(1%),遜尼派伊斯蘭教(0.2%)。”
https://reurl.cc/R1XRkD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宗教對話主題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9月4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酷兒企畫 Queer Series
羅馬書 14:1-12 / Romans 14:1-12

羅馬書 14:1-12 / Romans 14:1-12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這段經文像是對信仰團體的現況提醒:彼此看不順眼。「那就不要吵架就對了」這麼簡單嗎?
  2. 保羅可能是要指出兩件事:能吃什麼 (猶太基督徒遵守妥拉,守食物律),哪天才算是安息日 (猶太基督徒認為星期五傍晚到星期六才是真的安息日)。不同信仰與神學認識的不同背景的人,在同一個信仰團體裡。
  3. 比如:教會對於同志LGBTQ的認識,是與信仰團體的共同生活規範的張力連結,與信仰傳統,與對經文與神學有深厚的連結。這樣的張力,並不是彼此看不順眼而已。這樣的爭論一直都在。
  4. 聯合基督教會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USA) 在1972年按立公開出櫃的男同志牧師,在1985年通過教派為Open and Affirming對同志友善與支持的教派,在2005年成為第一個主流教派支持婚姻平權。即便如此,在2019年的總會(General Synod),仍有對同志議題持保守觀點的地方教會,提出了「第八號提案」(Resolution No. 8),在總會中進行數小時的討論,讓有意見的人得以持續對話。
  5. 如何在各種場域與討論當中,在「我們都信上帝」的彼此認識中,可以面對差異及衝突。這是考驗著信仰團體裡的每一個人,要更肯認「我們都是信上帝的人」,都是在學習的過程,讓上帝引導,彼此指點與扶持。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pyM8mZ
Apple, https://reurl.cc/MdNoML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信仰團體內部的張力與爭議,我們所遇見的「彼此對話」的困難會是什麼?
  2. 對於同志LGBTQ社群裡的張力,若是額外緊張,我們可以從哪些例子得到啟示與學習?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After emotional debates, UCC Synod tables move to exclude group from exhibit hall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2019 General Synod)
https://www.ucc.org/news_synod_after_emotional_debates_ucc_synod_tables_move_to_exclude_group_from_exhibit_hall_06252019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9月13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9月3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出埃及記 3:1-15 / Exodus 3:1-15

出埃及記 3:1-15 / Exodus 3:1-15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摩西和上帝真的很不熟耶!摩西似乎也消極地抗擋,不願意前往(返回)埃及。
  2. 「埃及王子」(*口誤,本片是 夢工廠出版,而非 迪士尼) 的陳述和聖經有很多出入。
  3. 摩西的生世實在也很複雜:以色列人,被埃及法老的女兒收養,在皇宮裡長大,認同自己是怎麼樣的身份?
  4. 上帝是要重建以色列(摩西)的身份認同嗎?是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出發,試圖擺脫殖民的環境(解殖民)嗎?摩西到最後,有沒有脫去埃及人的認同嗎? 一個在澳洲出生的斐濟人的尋根故事。
  5. 上帝,也是 約瑟 的上帝嗎?約瑟讓整個家族寄居埃及,後來淪為農奴,成為出埃及的遠因。
  6. 摩西問「我是什麼人」有什麼指涉呢?摩西也不清楚上帝的名字是什麼?法老他認識摩西口中的上帝嗎?
  7. 「我是自有永有的」上帝。有的譯本是「我是我將是(的那一位)」,或許可以理解為:一個未來面向的上帝,更有想像的空間,不會被現在處境框限的那一位,在日後的時間裡,建構你對我的認識。
  8. 對於同志LGBTQ基督徒來說,面對受到的壓迫,以及不公義的處境,上帝將會逐步地帶領並重新建構我們對上帝的認識。
  9. 焚而不毀的象徵:在痛苦中並沒有停止,而仍能帶來未來的盼望,上帝是一同受苦並且是有超越性的。
  10. 鄭楠榕的自焚與受苦,他的精神被留下來了,成為種子,成為新的盼望。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k0EpkL
Apple, https://reurl.cc/A84aoE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焚而不毀」對你來說代表什麼意涵?
  2. 面對同志LGBTQ的處境,「自有永有」的上帝帶於給我們什麼盼望?
  3. 你的身份認同是怎麼建構起來的呢?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1989年4月7日,鄭南榕逝世紀念日 (聚珍.台灣,2019)
https://www.gjtaiwan.com/new/?p=27799

鄭南榕被監控達7年 檔案量超過5千頁 (新腦殼,2020)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8-07/447589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8月30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8月28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歌羅西書 3:1-11 / Colossians 3:1-11

歌羅西書 3:1-11 / Colossians 3:1-11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在肉體與心靈之間的轉換,新舊的對比,描寫基督徒的生命的轉變。
  2. 保羅的要求也相當嚴厲,是否為原罪的代表呢?尤其是「致死」那些「罪」(行)。馬丁路德:「人同時是義人也是罪人」,而100%的去罪化似乎不切實際也不可能。
  3. 教會內仍會存在許多內部的分歧,社會階級與身體的形象,都會造成分野,無法彼此流通交流。
  4. 是自己「致死罪」還是由其他人「致死你的罪」呢?若是由他人來決定你的罪是什麼,會帶來很多的問題。「淫亂」(sexual immorality)在不同的定義與應用,會是什麼呢?「邪情」(passion)又能怎麼解理?讓能有話語權,能讓能主宰了拯救的權柄。而翻譯的過程中,也已經把價值觀點植入其中了。
  5. 「不分」希臘人或猶太人,是如何地「不區分」?
  6. 強烈的二元論觀點,讓同志LGBTQ的基督徒在教會裡,常處於「卡在中間」(in-between)的處境。
  7. 「致死」應不只有個人的層次,而應更多考量系統與結構性上的罪/惡,需要被解放。
  8. 感受(affection),是一個情感(passion)的指標,讓我們可以裡新審視處境。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D63g9E
Apple, https://reurl.cc/d5WGX6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對於同志LGBTQ基督徒來說,哪些事情是「被」歸於「淫亂與邪情」呢?你會怎麼解構與重拾話語權?
  2. 對於信仰團體裡的差異以及所造成的分歧或壓迫,你可以怎麼應用這段經文來回應?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Feeling Backward: Loss and the Politics of Queer History (by Heather Love, 200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amazon.com/Feeling-Backward-Politics-Queer-History/dp/067403239X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19年8月4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19年7月30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22:1-19 / Genesis 22:1-19

創世記 22:1-19 / Genesis 22:1-19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這段「家庭暴力與虐待事件」經文是「信仰的核心」與「信心來源」嗎?
  2. 已經成年的以撒(37歲)會不會心裡想著:我爸爸要獻我為祭,有問過我的意願嗎?
  3. 「上帝考驗亞伯拉罕」,上帝還想要知道我們的什麼事情呢?他不是全知的上帝的了嗎?難道,「上帝知道我們所能承受的」可以解釋一切嗎?v12「現在我知道了,你是敬畏上帝的人了」,上帝僅只是要人「懼怕」(fear)他嗎?
  4. 不同的經典來源被編輯在一起 (兩次上帝/耶和華的對話),是要綜合哪些觀點與神學的衝突呢?「頭生的」是以實馬利,然而敘事卻將「他」消失了。
  5. 同志LGBTQ基督徒們,也常常「被消失」、被信仰團體中排除,是一個非常暴力的態度與處境,被固定化敘事。同志有許多的疑問要詢問教會,卻一直得不到回應,卻反而被獻上成為替罪的羔羊了。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avnL69
Apple, https://reurl.cc/R1rq3z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宗教是因為害怕而起的,那能是恒久的嗎?
  2. 亞伯來罕 – 信心之父,的形象還會是什麼呢?
  3. 除了同志LGBTQ被教會獻上之外,有哪些人是「被他人獻上為祭」的呢?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Tapestry (Star Trek: The Next Generation,S6E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apestry_(Star_Trek:_The_Next_Generation)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8月27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以賽亞書 51:1-6 / Isaiah 51:1-6

以賽亞書 51:1-6 / Isaiah 51:1-6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第二以賽亞的背景(比巴倫已經滅亡),以列色/猶太人似乎看見了上帝拯救已經有了曙光。
  2. 什麼是公義(Justice)呢?對於以色列人以及統治者,各自的正義又是什麼呢,實則充滿了暴力?對於同志LGBTQ基督徒的公義,又代表了什麼意義呢?
  3. 對於受迫者的救恩,是可以用什麼型式出來?又能怎麼樣實質的方式臨到呢?耶穌基督的「復活」是一次性的還是持續性的?對於現代又有什麼新意呢?
  4. 在處境裡,壓迫的瓦解,是一個強有力的訊息: 教導(teaching) 以及 萬民之光,上帝的律法與消息將不僅只在以色列人之間,而是在普天下之地施行。是一種信仰告白。
  5. 興起與拆毀「帝國」是否都操在上帝的手中?不論是否為以色列所建的政權,或是一個壓迫人的體制(經濟、文化、社會與軍事上)不遵從耶和華的,都會落入相似的下場。然而,耶和華上帝在不同的經文裡所展現的「公義」卻很不相同,或是彼此衝突。面對不同的文化/文明裡對價值觀點的解讀,需要有不同的角度進行理解。
  6. v2可以成為我們超越「亞伯拉罕」為中心的敘事,將不同社群與文化裡的故事替換進來,如讓:台灣的同志運動裡的重要事件以及人物的故事,成為不斷可以推展公義的動力。
  7. 在各種不同的規範(norm)裡,被邊緣化的人群與議題,需要再被仔細地審視,才能破解「公義/正面迷思」。薛絲麗—費蘭札(Elisabeth Schüssler Fiorenza )「君尊結構」(Kyriarchy)的不斷複製,在邊緣團體裡,也會再出現壓迫與再邊緣化的傾向。 (*錄音中的錯誤地提到另一位女性主義神學家 Phyllis Trible)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N6Ayx5
Apple, https://reurl.cc/bR2VG6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同志LGBTQ社群所要追求的公義,有什麼故事與人物可以成為敘事的中心?
  2. 有哪些「帝國」正在吞吃人,我們可以怎麼解讀與回應?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聖經詮釋之舞》作者及其思想 (葉寶貴, 2008) (新使者雜誌,台灣)
http://newmsgr.pct.org.tw/Magazine.aspx?strTID=1&strISID=108&strMAGID=M2008102901942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8月23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8月21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馬太福音 16:13-20 / Matthew 16:13-20

馬太福音 16:13-20 / Matthew 16:13-20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真的是「馬太福音16:13-20」,錄音的時候口誤。
  2. 這是耶穌的出櫃(coming-out)敘事:經歷擔心害怕向眾人訴說他的真實身份與壓力,而只從很小群又親近的人開始。和許多LGBTQ的生命歷程很相似乎。出櫃是一個「釋放」的旅程。
  3. 耶穌最大的出櫃時間是:復活後升天之時,證明了他真的是上帝的兒子。在天上也無改他的身份。
  4. 同志與LGBTQ基督徒,也是在與不同人的互動當中,確認自己是誰,彼此影響著。
  5. 彼得在這裡的信仰告白(confession),是「辨認耶穌是基督是上帝的兒子」;而然,現在的教會卻不是如此「告白」信仰,並沒有向世界見證基督,反而被道德化了,特別放在邊緣者身上,如要求同志們告白自己是罪人。而若我們學習初代的教會,反而應是要從同志的身上看到見證:同志LGBTQ也是上帝的孩子。
  6. 在羅馬帝國的處境,要宣認「耶穌基督是主」是充滿著挑戰與危險的。許多在強權底下,如香港的許多人,追求自由與和平社會的人,宣認基督為王並賦諸行動,也是一樣。
  7. 「我要把天國的鑰匙給你,凡你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是給每一位跟隨耶穌的人的鼓勵與期許。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A8RXmQ
Apple, https://reurl.cc/GrbQGZ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的「信仰告白」內容是什麼呢?
  2. 同志LGBTQ基督徒們的出櫃歷程,為什麼是重要的信仰與生命的見證?
  3. 面對強權,基督徒們可以如何見證「基督為王」?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8月23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8月21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21:1-21 / Genesis 21:1-21 (多元差異的併存)

創世記 21:1-21 / Genesis 21:1-21 (多元差異的併存)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撒拉有很複雜的憂慮和考量。
  2. 敘事的框架:男人做錯事就把責任推給女人。
  3. 「笑」的主題延續了幾個章節,其意涵與敘事的目地:兩個女人們之間的張力。
  4. 若放在猶太民族在漂移的過程中,看見新的希望,是否能為仍在尋求方向的群體,帶來一些力量與傳承。不同的黨派、家族立場的人,是否常因對方有「好的發展」有很不同,彼此競爭的評價?
  5. 以實馬利 在敘事中像是一個無助的「孩子」,然而,按時間計算已經是17歲的「成年人」與青年。神學家提醒我們:不同的傳統會有不同的眼光,而我們會有彼此衝突的理解。
  6. 同志LGBTQ基督徒與支持者們,似乎像是 以實馬利/夏甲 的處境: 同志LGBTQ (以實馬利) 被靈性的虐待,連同其支持者 (夏甲) 都被教會趕走,不知道何去何從。
  7. 多元差異的傳統,被編輯在一起,傳達著強烈的編輯意識:如何讓差異可以被群體都收納進來,並形成不同與超越的集體意識?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gmzr9p
Apple, https://reurl.cc/Mdk9zp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我們是否能從彼此競爭的敘事當中,學習超越的啟示?特別是「為服務父權」的潛議題。
  2. 我們可以因為理解彼此是辛苦的,即使不能在一起,能否好好地道別呢?
  3. 同志LGBTQ的生命裡,反映的是怎麼樣的上帝形像呢?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亞伯拉罕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8月20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路加福音 15:11-32 / Luke 15:11-32

路加福音 15:11-32 / Luke 15:11-32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如果我是大兒子,我會不會很生氣?」是被常問的問是。我們也可以思考:那為什麼,大兒子要這麼生氣?他怎麼知道小子把錢花在性工作者身上?這個父親,就像是上帝(天父)一樣嗎?
  2. 這段經文是否成為工具,也奴役基督徒在教會的服事和努力?將對會眾不合理的對待合理化?「甘願成為雇工,奴隸」?
  3. 「浪子」的名稱,是否限制我們對於經文的想像與解讀呢?而三個的比喻(失羊,失錢,浪子)的編排,是否也導引我們思考這一整段敘事的觀點?100vs1,10vs1,2vs1的漸次推移?
  4. 「小兒子」為什麼要離家呢?可是,在敘事裡,他的所有行為似乎都沒有符合某種道德框架?他們的家庭有公義嗎?
  5. 有哪些人被迫離開家?又被迫要回到家裡來?想要有自主性,要自立更生是不被期待的嗎?
  6. 許多同志LGBTQ基督徒也被迫要離開教會,到外面尋找出路;有一天同志回來,教會能宰小牛張開雙手歡迎嗎?教會會改變嗎?
  7. 大兒子需要改變嗎?然而,他一直沒有被平等地對待,若要求他改變,是否合理化了這個不公義的家庭環境呢?
  8. 對於宗教領袖的義意是什麼: 我遵守所受的倫理教導 (如同大兒子) 與一個更能開闊面對眾人的上帝,我難道不生氣嗎?然而,這裡面是二元對立的框架;稅吏(罪人)的論述框架也需要被進一步地解構。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odDE2M
Apple, https://reurl.cc/Md7KpL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教會是怎麼面對常期委身服事的人呢?他們是否有被合理對地待?
  2. 被迫離家(教會)的同志LGBTQ基督徒們,會期待一個怎麼樣的「父親」形象呢?
  3. 你對「大兒子」、「小兒子」以及「父親」的觀點是什麼?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浪子回頭:一個歸家的故事》 (盧雲)
The Return of the Predigal Son: A Story of Homecoming (Henri J. M. Nouwen)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內容是路加福音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8月11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路加福音 12:49-56 / Luke 12:49-56

路加福音 12:49-56 / Luke 12:49-56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紛爭」,是人民和政府,不同地區人民之間,自由民主與極權壓迫之間,不同教會與教派的立場之間,各說各話的紛爭,讓人難以區別「正確與否」。
  2. LGBTQ 在教會裡帶來的紛爭,到目前都沒有停止,反而越演越烈,也擴及到社會、法律與教育的層面。我們對於聖經的理解,只能有一個嗎?單一的理解能代表絕對的真理嗎?
  3. 在面對走向多元的時代,我們似乎面對的是沒有僅一個可以追隨的方向,但是卻讓我們看見多樣的世界。多元的存在,不是去消滅不同的聲音,而是展現各種面貌。
  4. 對於亞伯拉罕的宗教,獻以撒 (猶太與基督教) 與 獻以實瑪利 (伊斯蘭教) 給上帝,是擴展我們對於人與上帝之間關係的認識。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VXabZA
Apple, https://reurl.cc/WL4K6y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面對時代的徵兆,教會可以怎麼面對不斷變化走向多元的世界呢?
  2. 教會可以怎麼面對內部對於不同議題的不同立場,如:LGBTQ的平權 以及 香港的政治局勢發展?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19年8月18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19年8月8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