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彼得前書 1:17-23 / 1 Peter 1:17-23

彼得前書 1:17-23 / 1 Peter 1:17-23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重生」的判準是「洗禮」才得以加入信仰團體嗎?
2. 「耶穌的血」可以救贖人?
3. 「成聖」是否有一個明確的形象與生命狀態?
4. 教會可以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呢?或是平等的性別教育呢?
5. 「外人內置」的處境,外邦人生活在猶太人當中,所遭遇的多重身份的衝突。
6. 是「同化」還是「多元共存」?
7. 「pass or not」的檢查機制,也可能包括了性別/性傾向,而不只限於文化差異。
8.「去蕪存菁」加強團體的一致性,反而成了魔鬼。
9. 成為順民,才不被政權找麻煩;信仰團體對外的展現政治意識。
10. 政黨也透過信仰團體,執行思想與行為的控制機制。
11. 重思:什麼是聖潔?對於不聖潔的處置方式?是如何被(社會)建構的?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在你的處境裡,教會的教導和基督徒的身份之間的衝突會是什麼?
  2. 外人內置,是不是也在你的信仰團體裡持續影響著?
  3. 信仰團體反應的價值觀點是什麼?
  4. 「聖潔」的社會建構過程,在你的處境裡代表的是什麼?
  5. 你能仰賴的是什麼,好使重生與復活的力量得以在你自己與團體裡展現?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異類僑居者:有別於世界的信仰羣體》(2012)
Resident Aliens (2014) Author: Stanley Hauerwas, William H. Willimon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4月26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4月23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多元共存共榮的發展空間 (彼得前書1:17-23)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路加福音 11:1-13 / Luke 11:1-13

路加福音 11:1-13 / Luke 11:1-13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善待客旅」的概念(與創世記相似),祈求上帝就會回應嗎?耶穌或許是從這觀點出發。
2. 持續祈求,上帝就會開門:是一種彼此互動互惠的關係。
3. 「父啊」的祈禱文,可能不見得能帶來親密形象,而帶來困擾。
4. 「媽媽」的角色與功能,不見得只能在一個陽性的上帝形象當中來展現:難道不能向母性上帝來祈禱嗎?
5. 路加 與 馬太 的經文並不完全一致:「父啊」 vs 「我們在天上的父」表現不同的遠近關係
6. 祈禱文啟示我們:我們是人,要把生活的一切帶來上帝面前。同志LGBTQ會把什麼帶來禱告當中,有沒有可能是 遠離性別的霸凌?能有友善對待的團契生活?
7. 不更柔性,不僅只有父權的形象,經文也展現了水平面:彼此協助。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也有聽過「祈求就能得到」的說法嗎?
  2. 不同版本的相似經文 (馬太 與 路加),你也覺得傳達不同的價值嗎?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19年7月28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19年7月24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祈求性別公義的世界 (路加福音11:1-13)
祈求性別公義的世界 (路加福音11:1-13)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創世記 18:20-32 / Genesis 18:20-32

創世記 18:20-32 / Genesis 18:20-32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為什麼是停在十個人呢?若羅得家裡只有四個人?
2. 神學家認為,18章 是兩個不同的敘事,有著不同的目地,被編輯在一起的結果,賦予亞伯拉罕成為家族長的根據。
3. 亞伯拉罕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嗎?還是,我們在重覆某種政治與利益的觀點。
4. 我們是否遺忘了羅得一家人所面對的困境?
5. 先後出現的雙重預言 (撒拉生小孩 vs 雙城與上帝的關係),是否在我們的閱讀中,只偏好了亞伯拉罕的敘事?
6. 所多瑪與蛾摩拉,被上帝毀滅的原因,是否已經被困定化與虛假化了?
7. 我們是否能認知道對於弱勢著的多重消費?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Z7ngKV
Apple, https://reurl.cc/Y6lbg4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在經文框架的觀點之下,對於亞伯拉罕的宏大敘事,你的想法是什麼?
2. 面對勢弱者,我們能用怎麼不同的方式陳述我們的關心?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19年7月28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19年7月24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亞伯拉罕與上帝的數字遊戲 (創世記18:20-32)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歌羅西書 2:6-19 / Colossians 2:6-19

歌羅西書 2:6-19 / Colossians 2:6-19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這本書是保羅所寫?亦或是第二代的信徒假託的作品?
2. 許多彼此對照的概念 (二元) 在這書信不斷出現。
3. 「單單信耶穌夠了嗎?」仍有許多待進一步認識的神學知識,來充實自己以及開放眼光。
4. 「反智」也會出現在忽略歷史背景,原文,相關的查經資料…等,而只侷限在自己的框框裡。
5. 許多反同的基督徒,用世間小校的虛假言論,打壓性小眾。同志們要彼此協助,抵擋壓迫。
6. 在面對羅馬帝國的政治治理,初代的教會也建立基督帝國的框架,用以對抗。但是,以異性戀中心的父權架構所建的框架,已經受到神學家批判。
7. 是誰能建構「基督」的內容呢?
8. 酷兒基督徒,透過耶穌詢問門徒們「你們說我是誰?」一步步地確認自己就是道成肉身的基督,酷兒基督徒們也是不斷與身旁的人互動,生命得到肯認與擁抱豐盛。
9. 宗教改革 (16世紀) 之後,重新審視經文,跳脫只讀拉丁文的框架,而有更深刻的認識。
10. 用豐富多元的上帝形象,來擴充對上帝的想像。如:用觀音多面的形象,來理解不同性格特質的展現。透過跨宗教的對話,可以加深彼此以及對自己的認識。
11. 從獨尊特定宗教與形象的霸權當中,解放出來。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單單信耶穌」足夠了嗎?對於歷史、文體以及各種知識的運用,你的想法是什麼?
  2. 引用保羅書信時,有哪些應用上的限制?
  3. 你會如何豐富基督的多元形象呢?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19年7月28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19年7月23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跨越框架的多元上帝形象 (歌羅西書2:6-19)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路加福音 10:38-42 / Luke 10:38-42

路加福音 10:38-42 / Luke 10:38-42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辨別優次」成為詮釋這段經文的主要角度
2. 難道馬大的忙碌並沒有任何貢獻嗎?
3. 週間我們是否都像是 馬大 而只有 星期日 才像是 馬利亞?
4. 二元觀點/姊妹們彼此之間的張力,打擊女性角色的經文反覆出現,受男性中心敘事所左右。
5. 馬利亞是否被消音而成為工具被使用?
6. 馬大內心會如何回應耶穌呢?
7. 掌握權力的人如何用各種方式,以主之名,把人消音?
8. 路加福音 (相較於 約翰福音) 可能並不如我們所想像,是為邊緣者來發聲的書卷。
9. 教會是否只重視某一種型態的服事,而看輕其他的?
10. 同志在不同的社會階層當中所展現的生命與需要,是否也被看輕與消音呢?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pyD2lr
Apple, https://reurl.cc/v1n2Ya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你聽過教會怎麼讀這段經文,讓你覺得困惑的嗎?
2. 「姊妹們」之間的爭執與衝突事件,性別角色是如何被你的信仰團體所詮釋呢?
3. 弱勢者的聲音如何能被聽見?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19年7月21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19年7月18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誰讓姊妹彼此相爭 (路加福音10:38-42)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被迫成為先知 (阿摩司書 Amos 8:1-12)

被迫成為先知 (阿摩司書 Amos 8:1-12)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為什麼我們常不假思索就接受了阿摩司書裡對處境不公義的陳述,能有什麼與我們處境的符應呢?
2. 「吃不飽」-無止盡地貪戀,是資本主義社會裡不斷出現的狀態。
3. 希伯來「果子」 與 「結局」,是豐收亦是耶和華審判的時刻。
4. 經文與權貴的對話,指出他們未能公平對待人,是嚴肅的警訊,我們是否也成為不公義結構的一部份?
5. 面對同志的苦情,有資源有權力的人,是否也成為壓迫結構的成員?
6. 上帝提醒:受苦者將是擁有權力者的審判。
7. 「雅各的榮耀」:被揀選者的迷思,不斷認為上帝是你的靠山而為所欲為。而「雅各家」意指著「北國以色列家」,即將面對審判。
8. 無法使所有人「安居樂業」是上帝對說謊者的尖銳警訊。
9. 阿摩司成為上帝的先知,是被強迫而需要付出代價:香港的青年對政治發出的警訊,深知熟慮後仍挺身,而付上生命的代價。

#阿摩司 #Amos #LGBTQChristians #QueerChristians #queertheology #同志基督徒 #酷兒基督徒 #同志神學 #酷兒神學 #同志 #平權 #彩虹 #壓迫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0pWvqK
Apple, https://reurl.cc/g2YGAN
Amazon Music, https://reurl.cc/j1rWEp
Google, https://reurl.cc/o1YRMq
Anchor, https://reurl.cc/55Rvxv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無止盡的貪戀,在信仰團體裡是否也隱藏著?
  2. 你自己或是身旁的「邊緣窮人」經歷,什麼是結構性上的不公義?
  3. 你有試過經文互讀,並從當中看見不同的新觀點嗎?
  4. 深思熟慮之後,阿摩斯/或是我們自己傳達上帝的信息,所要付出來代價,以及我們能如何理解?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19年7月21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19年7月17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