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彼得不斷用二分的方式,看輕肉體與身體的需要。一方面鼓勵受苦,但是又無法輕易地理解。
2. 「巴比倫」是文化符碼,指稱的是當時的禁忌,在不同的時代與處境都會使用,如同「伏地魔」的種種代號。
3. 信徒們的長久等待:耶穌到底有沒有要來?使徒彼得到底要不要來拜訪我們?
4. 「四頁講章」:經文的困難→處境的困難→經文中上帝的拯救→處境中上帝可施行的拯救
5. 90CE 基督宗教是被標定的對象,失去教會領袖的教會,是否能在苦難中仍保持著信心與盼望。現代的基督徒仍是受害者或是壓迫者呢?
6. 宗教自由 vs COVID-19 的防疫要求:禁止實體聚會,教會是否因此受壓迫?
7.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First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政府不得因為對宗教的偏好,而制定法律限制或優惠其權利,使人無法自由地選擇宗教信仰。然而,現在已經不是如此。
8. 我們是否能深入處境裡,去認為受苦難的原因,同理或支持其反抗的行動?
9. 面對處境:解放與重新建構的過程。
10. 「基督徒」在處境中形塑的過程,彼時與此時並不相同,在應用經文時,都需要轉譯而不能太過簡單地直接套用。
11. 對於同志基督徒的壓迫,可能來自社會/法律上,也可能來自於基督宗教對於經文與神學的解讀,而透過對這些結構的分析,可以更貼切地理解「不公義」的形塑,並透過行動而更新靈性。
12. 為什麼經歷、如何經歷、他們的信仰如何成為他們的力量與幫助?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 「因基督而受苦」在你的處境裡,是怎麼被應用的?
- 面對受壓迫,你會如何分析造成該壓迫的結構與性統?
- 如何才能同理與與受苦的其他肢體連結?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卜蜂爭議01》搶救最後一塊淨土,花東子民千人怒吼:卜蜂滾出花蓮,縣長出來面對!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2679/
卜蜂豪擲千金無效,阿美族青年Lisin Haluwey 攪起反卜蜂滔天浪潮,堅持雞場滾蛋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3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