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前書 1 Peter

彼得前書 4:12-14,5:6-11/1 Peter 4:12-14, 5:6-11

彼得前書 4:12-14,5:6-11/1 Peter 4:12-14, 5:6-11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彼得不斷用二分的方式,看輕肉體與身體的需要。一方面鼓勵受苦,但是又無法輕易地理解。
2. 「巴比倫」是文化符碼,指稱的是當時的禁忌,在不同的時代與處境都會使用,如同「伏地魔」的種種代號。
3. 信徒們的長久等待:耶穌到底有沒有要來?使徒彼得到底要不要來拜訪我們?
4. 「四頁講章」:經文的困難→處境的困難→經文中上帝的拯救→處境中上帝可施行的拯救
5. 90CE 基督宗教是被標定的對象,失去教會領袖的教會,是否能在苦難中仍保持著信心與盼望。現代的基督徒仍是受害者或是壓迫者呢?
6. 宗教自由 vs COVID-19 的防疫要求:禁止實體聚會,教會是否因此受壓迫?
7. 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 (First Amendment to the United States Constitution):政府不得因為對宗教的偏好,而制定法律限制或優惠其權利,使人無法自由地選擇宗教信仰。然而,現在已經不是如此。
8. 我們是否能深入處境裡,去認為受苦難的原因,同理或支持其反抗的行動?
9. 面對處境:解放與重新建構的過程。
10. 「基督徒」在處境中形塑的過程,彼時與此時並不相同,在應用經文時,都需要轉譯而不能太過簡單地直接套用。
11. 對於同志基督徒的壓迫,可能來自社會/法律上,也可能來自於基督宗教對於經文與神學的解讀,而透過對這些結構的分析,可以更貼切地理解「不公義」的形塑,並透過行動而更新靈性。
12. 為什麼經歷、如何經歷、他們的信仰如何成為他們的力量與幫助?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因基督而受苦」在你的處境裡,是怎麼被應用的?
  2. 面對受壓迫,你會如何分析造成該壓迫的結構與性統?
  3. 如何才能同理與與受苦的其他肢體連結?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卜蜂爭議01》搶救最後一塊淨土,花東子民千人怒吼:卜蜂滾出花蓮,縣長出來面對!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2679/

卜蜂豪擲千金無效,阿美族青年Lisin Haluwey 攪起反卜蜂滔天浪潮,堅持雞場滾蛋

https://www.newsmarket.com.tw/blog/133952/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5月24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5月11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文化符碼以及基督徒身份的建構與更新 (彼得前書 4:12-14,5:6-11)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彼得前書 3:13-22 / 1 Peter 3:13-22

彼得前書 3:13-22 / 1 Peter 3:13-22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被關在監獄裡的靈」指的是什麼?是因著不同的信仰規條,被困住的人。而基督是要來像活水泉源,使人得到救贖。
2. 「行善」,即使被誤解,心中仍能有信心。
3. 「正統」的信仰框架形成中,許多人因此被排除與打壓,包括了被否定信仰與生命經歷的同志基督徒。
4. 台灣在推動「婚姻平權」的過程中,雖然有反對的聲音,但是因為許多人的堅持,不斷對話,讓彼此理解,漸次推動。
5. 美國的民權運動,非裔美國人的非暴力抗爭,面對系統性的壓迫,爭取屬於我們的正義。
6. 彼得前書被使用來合理化奴隸制度,使人不去挑戰不公義的制度。
7. 同志平權運動,只能默默前進,不能大聲說自己的故事嗎?非裔美人的女同志芝加哥市長 Lori Lightfoot (2019-)的故事。
8. 圖象與跳躍式的理解,初代教父的寓意解經,賦予經文新意,但卻難以用邏輯推理去解讀。
9. 不同標籤化的方式解理他人,而能有更寬廣的心胸去認識不同群體的人,因耶穌基督也向他們傳道。
10. 「對話」的挑戰,你的困難是什麼?
11. 「洗禮」還能有哪些?戰爭?一段經歷?生命的亮點與轉折…等等預表洗禮的事件。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如何和邊緣的團體對話,我們可能以為他們不會得救?
  2. 受壓迫的團體與個人,如何看待「因行善受苦」?
  3. 你的「洗禮經驗」是如何改變生命的?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5月17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5月14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大聲說出你所經歷的洗禮故事 (彼得前書3:13-22)
大聲說出你所經歷的洗禮故事 (彼得前書3:13-22)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彼得前書 2:2-10/1 Peter 2:2-10

彼得前書 2:2-10/1 Peter 2:2-10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經課集常常把有趣的經文切掉。
2. 初代教會的信徒,是被社會所邊緣化的角色,然而,卻握有重要的信任:基督徒的身份與眾不同,應當有信心。
3. 主流教會人口老化,在社會中的重要性漸漸消失,信徒也失去活動,對上帝的期待「讓我們可以好起來」,但是以生理條件來說是不可能的,那麼:盼望的是什麼?
4. 被群體的接納:被看為不重要的同志基督徒們,握有基督重要的信息,是被揀選的一群,能重塑信仰團體,並重建團體內外的關係。
5. 母親節,教會也面對著內部性別不公義的結構:如何看徒女性也有平等的參與以及角色?
6. 「母親的角色」不必然與特定的性別連結,而是任何扮演與提供「母親職份」的人。
7. 扮演母親形象的上帝,能用乳水養育小孩,讓幫助我們理解上帝的不同面向,而不獨尊單一性別。
8. 傳統中對於性別角色與分工的框架,透過對自己的肯認,能擴充到過去未曾經歷的領域,而不被限制,並豐富與活化信仰團體。
9. 原本被排除的,現在是被接納、被揀選的。不斷地向邊界前進與挑戰,辯認出上帝的形象。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這段經文引用了 詩篇34:8、以賽亞43:20-21 以及 出埃及記 19:6。這樣的引用對於在受壓迫的人的處境有什麼幫助?
  2. 信仰團體的二元/邊界的形成以及擴張,會遇見什麼挑戰?
  3. 性別上不公義的情形,如何被肯認其價值而非合理化差別對待?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5月10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5月7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用乳水養育我們的母性上帝形象,跨越了二元性別分別,讓性別角色與功能得以流動,生命得以自由發展,向多元與邊境開放 (彼得前書2:2-10)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彼得前書 2:19-25/1 Peter 2:19-25

彼得前書 2:19-25/1 Peter 2:19-25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經文中所陳述各種「標準」與要求,在現在的社會處境裡,難以接受。是因為當時的教會所面對的處境十分不同?
2. 以賽亞書53 「受苦僕人」,是否也需要考量前後文及脈絡,才能套入閱讀。
3. 部份的經文被忽略,是否影響了我們思考的方向?
4. 基督宗教以此經文支持奴隸制度,並要求受苦的人禁聲「學習基督」忍受苦難。現在已難以被接受。
5. 造成人苦難的系統性壓迫,是現代社會與基督徒讀經與實踐時需要納入考量。
6. 「為義受迫」的解讀,需要仔細思考「是為了什麼義,是誰的義」。
7. 許多基督徒認為不平等對待同性戀而受到法律制裁,是「為義受迫」,然而,許多人認為這是相當愚昧以及脫節的行為。
8. 要求弱勢者順服權威,是非常不恰當的。
9. 「受壓迫者教育學」所提醒我們的:透過對話,對自己以及世界有更深刻的覺察,而不會親易地成為壓迫者。
10. 正視:基督徒也會錯而用了信仰的語言,壓迫了弱勢的人。
11. 價值的框架,影響了人理解經文,以及信仰團體的規範。正視受苦,才能開啟通往基督的大門。
12. 努力講述自己的故事,重新與不同的群體連結,才能醫治因偏見所造成對不同族裔的害傷。
13. 回顧歷史,能幫助信仰團體審視與調整「受苦的人」以及結構性的壓迫。
14. 運用經文在處境裡說話,需要僅慎小心。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信仰團體的「規條」是反應怎麼樣的處境?信仰團體和社會/政治之間的互動關係,是否反應在經文裡?
  2. 基督受苦的形象,是帶給你安慰與盼望?還是,將壓迫合理化?
  3. 我們如何面對制度性的不公義/不平等,以及信仰的回應?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Pedagogy Of Hope: Reliving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2004) Author: Paulo Freire

《受壓迫者教育學:五十週年版 》(2020, Taiwan)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50th Anniversary Edition (by Paulo Freire)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5月3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4月30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遭受系統性壓迫串的反抗之聲 (彼得前書2:19-25)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彼得前書 1:17-23 / 1 Peter 1:17-23

彼得前書 1:17-23 / 1 Peter 1:17-23

討論摘要 / Summary
1. 「重生」的判準是「洗禮」才得以加入信仰團體嗎?
2. 「耶穌的血」可以救贖人?
3. 「成聖」是否有一個明確的形象與生命狀態?
4. 教會可以如何看待同性婚姻呢?或是平等的性別教育呢?
5. 「外人內置」的處境,外邦人生活在猶太人當中,所遭遇的多重身份的衝突。
6. 是「同化」還是「多元共存」?
7. 「pass or not」的檢查機制,也可能包括了性別/性傾向,而不只限於文化差異。
8.「去蕪存菁」加強團體的一致性,反而成了魔鬼。
9. 成為順民,才不被政權找麻煩;信仰團體對外的展現政治意識。
10. 政黨也透過信仰團體,執行思想與行為的控制機制。
11. 重思:什麼是聖潔?對於不聖潔的處置方式?是如何被(社會)建構的?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在你的處境裡,教會的教導和基督徒的身份之間的衝突會是什麼?
  2. 外人內置,是不是也在你的信仰團體裡持續影響著?
  3. 信仰團體反應的價值觀點是什麼?
  4. 「聖潔」的社會建構過程,在你的處境裡代表的是什麼?
  5. 你能仰賴的是什麼,好使重生與復活的力量得以在你自己與團體裡展現?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異類僑居者:有別於世界的信仰羣體》(2012)
Resident Aliens (2014) Author: Stanley Hauerwas, William H. Willimon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2020年4月26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4月23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多元共存共榮的發展空間 (彼得前書1:17-23)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Queer Lectionary Commentarie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阮以杰 Ńg Í-Kia̍t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