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摘要 / Summary
- 用一個微小的人(寡婦),有堅定的心,成為比喻。但是,上帝和這不耐煩法官之間的連結會是什麼呢?門徒們會不會覺得不舒服,被比喻為寡婦?
- 比喻:用一個大家熟悉的事實,來擴充對相近事務的了解。可是,我們並不了解寡婦的處境和他所代表的事件 (和聖殿有連結之外)。
- 體制的不公義,身旁的人的沉默不語,寡婦所受的一切,在結構性上的意涵又是什麼呢?
- 「台南鐵路東移」事件對人所帶來的壓迫,若用「持續祈禱」來「安慰」受壓迫的人,顯然是相當諷剌也無法帶來安慰。許多同志LGBTQ的處境也是如此,又可以找誰伸冤呢?
- 香港的許多朋友爭取言論自由以及民主的未來,遇見了許多不義的官,受苦著。抵續性的行動: 抵制迪士尼的電影 《木蘭》 就像是一個長時間的禱告行動,一直要求到有公義來臨的那天。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3L3YE9
Apple, https://reurl.cc/Q3W5XM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 你覺得「祈禱」代表什麼?又可以怎麼樣地被展現?
- 在面對結構性上的壓迫,我們可以怎麼援助?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前後抗爭長達8年 南鐵地下化東移爭議大事記 (上報,2020)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92200
Disney criticised for filming Mulan in China’s Xinjiang province (BBC, 2020)
https://www.bbc.com/news/world-54064654
‘Mulan’ Has a Message: Serve China and Forget About the Uighurs (foreignpolicy, 2020)
https://foreignpolicy.com/2020/09/08/mulan-xinjiang-uighur-genocide-disney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內容是路加福音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9月9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Authors
-
芝加哥神學院博士生,聯合基督教會的牧師,來自台灣的酷兒。他擁有台南神學院的道學碩士,以及芝加哥神學院的神學碩士。他的研究專注於經文的詮釋。他的興趣是跨文本酷兒閱讀,後殖民的想像,以及星艦奇航記。 Charing Wei-Jen Chen (he/him) is a doctoral student at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IL, US), ordained minister of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UCC), from Formosa-Taiwan, genderqueer. He earned M.Div. from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Taiwan) and S.T.M. from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His researches focus on Sacred Text Hermeneutical Strategies. Charing’s interests are queering cross-textual readings, postcolonial imaginations, and Star Trek studies.
View all posts -
Related

羅馬書 8:26-39 / Romans 8:26-39
討論摘要 / Summary 「預定論」,從希伯來聖經中的「上帝揀選以色列/亞伯拉罕」開始,保羅 (希伯來人) 面對教會團體,也需要處境「揀選」的概念,是透過「領養」的方式,讓外邦人也可以成為被揀選的上帝子民。上帝已經「預定」要拯救了眾人。問題:沒有聽過福音、沒有接受福音、沒有洗禮…的人是否和拯救有關係嗎?我們能持繼做惡做壞嗎?「伯拉糾主義」:要做些工才能有份於得救。「要相信耶穌基督,要改變,才和得救有關?」反同基督徒也同這樣的方式在挑戰同志基督徒「沒有改變」的行為,不配被稱為得救了。「沒有任東西(罪也是)不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沒有任何可以阻擋基督的救贖。那我們要怎麼面對世上的苦難呢?面對長期結構壓迫底下,個人的犯錯/罪,亦需要擴及思考形成這些苦難的過程與影響。上帝有愛到他們嗎?有拯救他們嗎?同志所面對的壓迫,不但是被迫要離開教會,而且也選擇了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被揀選的生命,在加爾文的想法當中,應該要發揮被揀選的責任與祭司的角色,實踐改變處境中的不公義,讓人可以感受到上帝的愛在運行,並沒有被隔絕。8:28 「互相效力,讓叫上帝的人得益處」 也會在非基督徒的人身上被發現,尤其是許多用行動展現「上帝的愛」的人。如,「台南鐵路東移案」所造成的壓迫,蒙召的人,可以如何反抗結構性的壓迫力量呢?從與佛教朋友的互動當中,一場「宗教對話」裡的「合十/合掌」,一手是你的意念,一手是伴陀的意念,就不能分開了;合十,如同你的意念,和耶穌的意念,就不能分開了。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j5d2NLApple, https://reurl.cc/odD6nl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你有聽見哪些指責同志基督徒不能得救的言論嗎?你又會如何回應呢?被揀選的生命,可以展現出怎麼樣的特值?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預定論」的相關文字與討論 (查令的神學實驗場,2011)https://charingchen.blogspot.com/2011/11/blog-post_28.html「因信稱義」的比較 (查令的神學實驗場,2012)https://charingchen.blogspot.com/2012/06/blog-post_13.html台南湯姆熊殺童案 (報導者, 2016)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60426-taiwan-Tseng-Wen-chin/ 漫談南鐵東移的公共利益(上):被迫遷者是完成大我,還是河神的新娘?(報導者, 2016)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5943漫談南鐵東移的公共利益(下):重大建設可以像買福袋,先搶先贏就好嗎?(報導者, 2016)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45945南鐵強拆那一夜,抗爭者為何逆轉,簽下同意書?|獨立特派員 第658集 (南鐵‧那一夜) (2020, Taiwan)https://youtu.be/YMEzd6SuUHA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2020年7月26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0年7月22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蒙揀選的責任是要進入不公義的壓迫中使人感受到上帝的愛與同在。 (羅馬書8:26-39)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路加福音 15:11-32 / Luke 15:11-32
討論摘要 / Summary 「如果我是大兒子,我會不會很生氣?」是被常問的問是。我們也可以思考:那為什麼,大兒子要這麼生氣?他怎麼知道小子把錢花在性工作者身上?這個父親,就像是上帝(天父)一樣嗎?這段經文是否成為工具,也奴役基督徒在教會的服事和努力?將對會眾不合理的對待合理化?「甘願成為雇工,奴隸」?「浪子」的名稱,是否限制我們對於經文的想像與解讀呢?而三個的比喻(失羊,失錢,浪子)的編排,是否也導引我們思考這一整段敘事的觀點?100vs1,10vs1,2vs1的漸次推移?「小兒子」為什麼要離家呢?可是,在敘事裡,他的所有行為似乎都沒有符合某種道德框架?他們的家庭有公義嗎?有哪些人被迫離開家?又被迫要回到家裡來?想要有自主性,要自立更生是不被期待的嗎?許多同志LGBTQ基督徒也被迫要離開教會,到外面尋找出路;有一天同志回來,教會能宰小牛張開雙手歡迎嗎?教會會改變嗎?大兒子需要改變嗎?然而,他一直沒有被平等地對待,若要求他改變,是否合理化了這個不公義的家庭環境呢?對於宗教領袖的義意是什麼: 我遵守所受的倫理教導 (如同大兒子) 與一個更能開闊面對眾人的上帝,我難道不生氣嗎?然而,這裡面是二元對立的框架;稅吏(罪人)的論述框架也需要被進一步地解構。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odDE2MApple, https://reurl.cc/Md7KpL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教會是怎麼面對常期委身服事的人呢?他們是否有被合理對地待?被迫離家(教會)的同志LGBTQ基督徒們,會期待一個怎麼樣的「父親」形象呢?你對「大兒子」、「小兒子」以及「父親」的觀點是什麼? 延伸資料 / Further reading 《浪子回頭:一個歸家的故事》 (盧雲)The Return of the Predigal Son: A Story of Homecoming (Henri J. M. Nouwen)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本集內容是路加福音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8月11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路加福音 7:36-50 / Luke 7:36-50
討論摘要 / Summary 這是個特別的「有罪的女人」,v38的行為,是否超越了當時的文化常規?這個比喻是否是針對西門來說的?我們如何來理解「欠債」的比喻?但是,這個有罪的女人,沒有名字,也沒有為自己說話,都是由男人來判定價值高低,一個受性別系統宰制的詮釋。我們要小心進入並成為系統的一員,反而要進行質問:為什麼那女人是罪人?同志基督徒也受這樣的評價系統宰制。我們要進一步討論:同志為什麼特別是罪人?這個價值被建構的過程,更需要被挑戰與質問。西門是否也認定那女人是有罪的,而不確定耶穌是否有先知?西門有自認亦是罪人嗎?「有罪的人」只有這個方式來爭取被赦罪的機會嗎?「犯錯的人」是否要加倍努力,才能值得被赦免呢?這個女人的行為,已經不是謙卑了,而是自我貶抑,拋棄自尊,迎取他人的認同。耶穌沒有挑戰當時的價值系統,也沒有阻止那女人的貶抑行為,來證明些什麼。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r8l2yEApple, https://reurl.cc/d5rgNq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你覺得有哪些教會的價值系統,是需要被挑戰與破除的?同志LGBTQ 就一定只能自我貶抑嗎?有沒有其他的方式在處境中有尊嚴地生存?若有人像這「有罪的女人」對你做相同的事情,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本集內容是路加福音主題經文,錄音時間:2020年2月1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 Blue Dot Sessions。 同志LGBTQ基督徒需質問定罪系統的來源與運作方式,是不公義的! (路加福音 7:36-50)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