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天龍人,努力學習成為傳道人,很高興認識大家。 My name is Orange, I was from Taipei, Taiwan. I am learning to be a Christian minister, very happy to meet you.
天龍人,努力學習成為傳道人,很高興認識大家。 My name is Orange, I was from Taipei, Taiwan. I am learning to be a Christian minister, very happy to meet you.
S4E13|從女性供給傳教士所需反思經文運用及基督教殖民 (使徒行傳 Acts 16:9-15)

S4E13|從女性供給傳教士所需反思經文運用及基督教殖民 (使徒行傳 Acts 16:9-15)

參與討論

柳丁、陳查令

討論摘要

對經文提出質疑和思辨,能幫助我們探索信仰的道路。呂底亞沒有一個特殊的名字,而是用家鄉的地名作為名字。她從推雅推喇搬到腓立比居住,賣比黃金值錢的紫色布,沒有信奉外邦人的眾神。聽保羅傳道,神開了她的心,就信了耶穌,並成為第一個聖經記載歸入基督教的歐洲人,並且作為一個有資產的婦女,提供保羅等人宣教工作的所需,也成為教會婦女服事的榜樣。但以現代後殖民觀點來看,被邊緣化的角色刷存在感是因為貢獻幫助主流人物,是否可以解讀成一種帝國殖民操作的手法?經文是否也暗示意識型態的轉換?我們是否也不知不覺以被殖民的身分為殖民者付出?

思考與討論

1. 你是否曾經經歷過聖經經文被用來強迫他人接受某些意識形態,是你不能認同的?

2. 今日婦女在教會的角色,是否和兩千年前有所不同?有甚麼需要改變的嗎?

3. 保羅見異象前往馬其頓,有各種不同的路線,在腓立比遇見呂底亞等婦女,是否為上帝旨意?呂底亞對教會在歐洲的發展產生甚麼影響?

4. 呂底亞是第一個歸信基督的歐洲人,她的家是歐洲第一個教會,但聖經裡再無她的其他資訊,彷彿消失在歷史洪流之中,如同其他在歷史上有巨大影響的女性。你可以想到哪些人,由於性別、性傾向、身分認同、年齡、種族、階級、等等的原因被消音?

延伸閱讀

Margaret Aymer, ‘Acts of the Apostles’ in Women’s Bible Commentary, Third Edition: Revised and Updated (WJK, 2012), page. 543

聆聽本集內容

Spotify, https://reurl.cc/ErjVeA
Apple, https://reurl.cc/3oXKnX
Amazon Music, https://reurl.cc/QLRYx0
Google, https://reurl.cc/ErjV0g
Anchor, https://reurl.cc/q5VG6R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2022年05月22日主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2年05月1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S4E10|以真實的樣貌,做主的門徒 (使徒行傳 Acts 9:36-43)

S4E10|以真實的樣貌,做主的門徒 (使徒行傳 Acts 9:36-43)

參與討論

陳查令、柳丁

討論摘要

「女門徒」一詞在新約只出現唯一一次就是在今天經文中,作者在此強調並描繪出女性門徒的重要性。彼得使用亞蘭文的名字復活大比大,而不是羅馬統治下的希臘化名字多加,通過後殖民觀點,我們可以思考使徒行傳的作者所想像復活的光景,是真實、原始的,被壓迫之前的。 LGBTQIA+ 酷兒同志也可能經常在壓迫之下無法用真實的自己的身分名字,或者被給予的名字不能代表真實的自己。大比大在社群的重要性:廣行善事、多施周濟,可能是社群重要的指標,她分享資源可能也是社群的依靠支柱。復活的大比大,代表著社群所失去的重要的資源又回到社群當中。大比大住在外邦人的區域,代表上帝的恩典也透過大比大臨到外邦人當中;我們是否落入「俱樂部」型教會的框架中。我們傳福音是否關心他人需要,還是只專門定罪他人要他們悔改?

思考與討論

  1. 有些人希望用新的名號以符合自己的身分認同,有些人則是被迫隱姓埋名,不能公開自己真實的性別認同,只能使用代號。在你身邊是否有這樣的人?是否你也是這樣的人?背後有甚麼故事?
  2. 你的信仰群體是定罪迫害酷兒同志社群的嗎?還是願意接納酷兒同志真實的自己,幫助他們放心與上帝親近?
  3. 在你的生命中有那些人是廣行善事,多施周濟的?

延伸資料

美國同志聖人 Marsha P. Johnson, https://legacyprojectchicago.org/person/marsha-p-johnson

聆聽本集內容

Spotify, https://reurl.cc/RrrYyZ
Apple, https://reurl.cc/x99NMN
Amazon Music, https://reurl.cc/NAAY46
Google, https://reurl.cc/loozrl
SoundOn, https://reurl.cc/6ZZq76
Anchor, https://reurl.cc/Dyyqoe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 2022年5月8日主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2年4月25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S4E07|耶穌打破框架 接納所有人 (約翰福音 John 12:1-8 )

S4E07|耶穌打破框架 接納所有人 (約翰福音 John 12:1-8 )

參與討論

阮陳查令 Charing、柳丁 Orange

討論摘要

今天的經文敘述伯大尼的馬利亞用昂貴香膏抹耶穌的腳,並用自己的頭髮擦。​如果耶穌是位正經八百的老師,應該會阻止馬利亞做出如此親近的行為,因此耶穌某種程度是在打破性別刻板印象的框架。耶穌接受任何人、不拒絕他人眼中的罪人。馬利亞沒有台詞只有動作的紀錄,也暗示了酷兒同志基督徒過去不敢發出聲音、不被允許發出聲音、被消音、說的話不被重視,只能默默行動的處境。猶大對錢財的依依不捨與保守基督徒對反同言行的依依不捨形成對比,是否教會對於同志也能像耶穌說的「由她吧」,不要阻止他們親近耶穌?猶大的怨言提醒我們指責別人的人常常自己沒有好哪裡去,也許是偽善,也許是用某些言行掩蓋自己的驚懼,例如過去有過神職人員大聲反同,結果被揪出自己有同性性行為。神學家提醒我們讀經時不受限於過去的解釋和知識,不將上帝禁錮。耶穌的結語其實提醒我們,服事窮人是一直要做的事情,與親近耶穌是可以同時並存的。

思考與討論

  1. 有甚麼事物是人往往堅持己見難以放下,卻是基督常常提醒我們要放下的?
  2. 我們如何使酷兒同志基督徒的聲音被聽見、行動被認可?
  3. 我們如何改變教會的舊框架,真正的使萬民,包含酷兒同志基督徒,都能安心親近上帝?
  4. 撇開我們對猶大賣主固有的認知,重新認識猶大,是否讀經時有不同的想法產生?

延伸資料

其他福音書記載膏耶穌的女人在馬太福音 Matthew 26:6–13,馬可福音 Mark 14:3-9,路加福音 Luke 7:36-50 可以找到。(馬太、馬可的記載和路加、約翰的記載可能不是同一個人,路加和約翰的記載則有可能是、但也可能不是同一個女人,四福音中只有約翰提到女人的名字,只有路加福音提到法利賽人心想這女人是罪人)

聆聽本集內容

Spotify, https://reurl.cc/DdaOYj
Apple, https://reurl.cc/KpZ9vg
Google, https://reurl.cc/X4oQ97
SoundOn, https://reurl.cc/RjanvD
Anchor, https://reurl.cc/12DOlm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2022年4月3日主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2年4月4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S4E04|同志基督徒是敵基督嗎?(腓立比書 Philippians 3:17-4:1)

S4E04|同志基督徒是敵基督嗎?(腓立比書 Philippians 3:17-4:1)

參與討論

柳丁、陳查令

討論摘要

聖經的寫作背景是以男性為尊的社會,過去兩千年以來的世界大多也依然是男性為尊,直到近幾十年來根據社會變遷,新的翻譯版本開始尊重女性並調整翻譯用語,例如過去只有翻譯成「各位弟兄」的詞彙,改成「各位弟兄姊妹」,在英語環境中,更有把 sisters 置於 brothers 之前的趨勢,針對性別二元問題,也衍生出採用手足 (siblings) 取代弟兄姊妹的用法。抱持不同神學的基督徒互斥對方為敵基督,例如保守的基督徒可能認為接納 LGBTQIA+ 酷兒同志群體的基督徒為敵基督。但敵基督的定義,人很難去判別,過去宗教改革家也曾被稱為敵基督,但他們是反對當時腐敗的羅馬天主教,倡議回歸聖經教導,後世也證明他們不是敵基督。保羅口中的敵基督應該是不公義、壓迫人的人,在今天的社會不平等的對待也包括仇視酷兒同志。保羅譴責「只關心地上之事的人」,不代表我們應該只關心天上的事,我們不能無視地上社會公義的問題。耶穌榮耀的身體其實是陰陽並蓄,也可以指非二元的,早期耶穌的畫像有很多沒有鬍子,耶穌金髮藍眼帶鬍子的形象是後來的描繪,更透過歐洲殖民時代帶到全世界。耶穌的身體提供給我們神學的想像。

思考與討論

1. 在聖經中經常只有出現弟兄,而沒有提到姐妹,若是身為女性,感受如何?
2. 怎樣判斷敵基督?標準在哪裡?
3. 我們還在等基督再次降臨,為什麼耶穌還不來?
4. 從酷兒同志的角度可以如何看待經文中的「把我們這卑賤的身體改變形狀,和他自己榮耀的身體相似」?

延伸資料

Salvation – personal and political
“Precisely because he does not elsewhere use the corresponding term soter = savior, the pointed employment of the term in an unmistakably political context at the climax of the argument in Philippians 3 (vv. 20– 21) sharply opposes Jesus Christ as Lord to the imperial savior.”
Richard Horsley, ed., Paul and Empire: Religion and Power in Roman Imperial Society (Harrisburg, PA: Trinity Press Int., 1997), 141.

聆聽本集內容

Spotify, https://reurl.cc/2Dd1RE
Apple, https://reurl.cc/AKNQKp
Google, https://reurl.cc/Ep93pA
SoundOn, https://reurl.cc/Go3WvG
Anchor, https://reurl.cc/zMd3a0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 2022年3月13日主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2年3月8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什麼使同志覺得「在上帝面前,自己不潔」? (以賽亞書6:1-8)

什麼使同志覺得「在上帝面前,自己不潔」? (以賽亞書6:1-8)

參與討論

柳丁、陳查令

討論摘要

本集內容討論以賽亞在異象中與上帝對遇的過程,這個單數(我)與複數(我們)併用的上帝,對於非二元素別的酷兒基督徒來說,是一種形象的符應。以賽亞的「回應呼召」或許是受環境所逼,不得不去、不忍心不去的狀態下做出的決定。也一併對於「不潔的人」進行了社會建講以及在基督宗教場域裡應用的分析。

思考與討論

  1. 信仰與生命的見證,為什麼會遭到排斥?
  2. 有什麼環境因素會使同志LGBTQ基督徒們覺得「不潔」呢?
  3. 以賽亞回應上帝的呼召,對於同志們來說有什麼示範作用?

延伸資料

History of Swear Words – F**K (Netflix, 2021)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305757
Here I am lord (song)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cxOkht8w7c

聆聽本集內容

Spotify, https://reurl.cc/Npjqy5
Apple, https://reurl.cc/Ep7G1A
Google, https://reurl.cc/44RQjV
SoundOn, https://reurl.cc/X46E7j
Anchor, https://reurl.cc/Npjq0m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 2021年5月30日主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1年5月26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在前進與後退反覆過程裡更確信耶穌已復活(路加福音 24:36-38)

在前進與後退反覆過程裡更確信耶穌已復活(路加福音 24:36-38)

參與討論

柳丁、陳查令

討論摘要

耶穌復活的身體與現身使門徒們吃驚與害怕,信仰團體不斷地彼此學習與提醒,辨認出耶穌的形象來。面對同志LGBTQ議題也是如此,有時前進,有時後退,有時經歷風浪,終能找到平安。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1. 為什麼耶穌的肉身復活帶給門徒們「吃驚」的反應?
  2. 對你來說,信仰團體是如何不斷地改革前進,持續見證復活的基督呢?
  3. 這段經文對於同志基督徒的處境來說,有哪些啟發?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Spotify, https://reurl.cc/pxEDKe
Apple, https://reurl.cc/aNylMD
Google, https://reurl.cc/r1WlKy
SoundOn, https://reurl.cc/EZdzEn
Anchor, https://reurl.cc/zW9yK7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 2021年4月11日主日經課集內容,錄音時間:2021年4月7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
酷兒神學生的呼召與獻身之路 (The Calling and devotion of the Queer Seminarians)

酷兒神學生的呼召與獻身之路 (The Calling and devotion of the Queer Seminarians)

參與討論

柳丁, Sandy, 黃瀞皓, 陳查令

討論摘要

本集內容有四位來在不同地區、國家、宗派的神學院就讀的酷兒神學生們,一起來討論與分享:起初的感動,選擇神學院的考量因素、現實與理想的落差、神學院的特定,以及未來神學院可以怎麼改變。參與討論者的背景是:台南神學院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Taiwan), 芝加哥神學院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USA), 路德宗太平洋神學院 (Pacific Lutheran Theological Seminary, USA), 莫莉學院 (Morling College, Australia)。快來收聽節目!

In this episode, there are four queer seminarians from four different schools, located in four different areas and countries, sharing their callings and devotions. The discussion covers their motivations, considerations of the schools, the gap between reality and expectations, spotlight of each schools, and how the seminaries could do for a better theological education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They are from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Pacific Lutheran Theological Seminary, and Morling College.

聆聽本集內容 / Content

* 90 分鐘內容

酷兒神學生的呼召與獻身之路 (The Calling and devotion of the Queer Seminarians)

Spotify, https://reurl.cc/0xWz3A
Apple, https://reurl.cc/35MDr8
Google, https://reurl.cc/6Dqg8r
SoundOn, https://reurl.cc/emkx5x

思考與討論

  1. 你認為,你會怎麼選擇理想的神學院呢?
  2. 同志與酷兒基督徒們,在選擇神學院與獻身的道路,有什麼困難與挑戰?

延伸資料

  1. Chicago Theological Seminary (IL, USA) (United Church of Christ, UCC)
    https://www.ctschicago.edu/
  2. Tainan Theological College and Seminary (Tainan, Taiwan) (Presbyterian Church in Taiwan, PCT)
    https://ttcs-org.business.site/
  3. Pacific Lutheran Theological Seminary (CA, USA) (Evangelical Lutheran Church in America, ELCA)
    https://www.plts.edu/
  4. Morling College (Australia) (Baptist)
    https://www.morling.edu.au/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 酷兒企劃 主題內容。錄音時間:2021年2月5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酷兒企畫 Queer Series
你的彩虹不是我的彩虹 (創世記 9:8-17 / Genesis 9:8-17)

你的彩虹不是我的彩虹 (創世記 9:8-17 / Genesis 9:8-17)

參與討論

柳丁、陳查令

討論摘要

  1. 近期的洪水以及風災,讓人感觸深刻。這可能反應了人和上帝之間關係的惡化。我們仍要思考:真的不會再有用洪水毀滅大地了嗎?對於環境難民來說,可以如何詮釋這段經文?人與自然與資源的互動關係,若人仍自以為是世界的主宰,可能仍無法避免被洪水滅頂的一天。
  2. 雖然「洪水」的敘事在不同的文明都有,然而,希伯來聖經提供了自己的詮釋: 「上帝的兒子們」與「人的女子們」所生的孩子,是半人半神的勇士與偉大的人物,他們做了惡事,讓上帝決定要毀滅大地。這敘事似乎也在暗指著精英與掌有權力的力,並沒有遵行上帝的道。
  3. 「彩虹」成為應許的記號,造物者與受造物之間恢復了合好的關係。彩虹旗顏色的進展,也代表了不同的意涵以及對不同族群的認識。
  4. 「彩虹」也是武器與毀滅的力量,掛起這武器,也代表了戰爭已經過去;這記號是上帝自我提醒,要自我限制;對於人與生物來說,那記號是恐懼的記號,還是平安的記號呢?
  5. 然而,上帝與諾亞的立約關係,是雙方合意的行為嗎?而諾亞並沒有回應些什麼。對比亞伯拉罕不斷和上帝拔河,也試圖要上帝保全更多生命。
  6. 在同志社群裡,也不斷上演著再邊緣化的故事: 不同的族裔之間,不同的性別認同與性傾向之間。芝加哥的同志區裡,不斷發生Transphobia恐跨與種族歧視Racism的事情。

聆聽本集內容

Spotify, https://reurl.cc/Q7erLO
Apple, https://reurl.cc/rary64
Google, https://reurl.cc/nnra1d
SoundOn, https://reurl.cc/NX4vQp

思考與討論 / Discussion questions

  1. 「好管家神學」的反省: 對於資本主義造成的剝屑,成為壓迫環境難民的幫兇,你能提供哪些呢?
  2. 對於「彩虹」你內心的感受是什麼呢?是上帝與同志的立約記號嗎?
  3. 我們可以如何建造彩虹社群,會有哪些需要被討論與克服的問題?

延伸資料 / Reference

LGBTQ pride flags
https://www.seventeen.com/life/g32577915/lgbtq-pride-flags/

Climate Change and Migration in the Pacific: Links, attitudes, and future scenarios in Nauru, Tuvalu, and Kiribati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https://i.unu.edu/media/ehs.unu.edu/news/11747/RZ_Pacific_EHS_ESCAP_151201.pdf

Climate change and migration in Kiribati, Tuvalu and Nauru, by Richard Curtain, Matthew Dornan (2019)
https://devpolicy.org/climate-change-migration-kiribati-tuvalu-nauru-20190215/

「同性戀是不是天生的?」這個問題,一直都是反同運動的「草船借箭」 (by 黃品學, 2020)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1761

As Boystown Reckons With Racism And Transphobia, Petition Demands Gender-Neutral Name Change (Jake Wittich, 2020)
https://blockclubchicago.org/2020/07/06/as-boystown-reckons-with-racism-and-transphobia-petition-demands-gender-neutral-name-change/

關於洪水的傳說
http://w3.tkgsh.tn.edu.tw/mis/%AE%D5%A5~%A4%F1%C1%C9/90-11%A5%FE%B0%EA%A4%A4%A4p%BE%C7%B0%AA%C2%BE%BA%F4%AD%B6%C0%F2%BC%FA%A4E%B1%DA%B2%D5/race/%ACx%A4%F4%B6%C7%BB%A1.htm

Mama bear
https://pridesource.com/article/moms-who-love-lgbtq-kids-create-mama-bears-documentary/

Bear flag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ear_flag_(gay_culture)

color of rainbow
https://kknews.cc/tech/5a28l36.html

circle rainbow
https://kknews.cc/news/o36ze5o.html

+/-2度C (記錄片) (2010, Taiwan)
https://zh.wikipedia.org/zh/%E6%AD%A3%E8%B2%A02%E5%BA%A6C

關於本集節目 / About this episode
本集是 2021年2月21日主日經課 內容,錄音時間:2021年2月17日。本集使用的音樂來自Blue Dot Sessions


No comments to show.
Posted by 陳查令 Charing Wei-Jen Chen in 經課集討論 Lectionaries